呂世浩:「用思辨探究歷史,讓歷史成為大用。」
透過開放式線上課程學習,已成為新的風潮。國立台灣大學的歷史系專任助理教授—呂世浩,在知名平台Coursera開設「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課程,獲得極大的回響,授課學生廣佈全球。過去我們認為只是「背多分」的歷史,在呂老師的教學下成為另外一種新風貌。 身為今年年會的講者,一起先來聽聽呂世浩老師對於歷史學與教育的看法。 「思辨,其實是現代人急欲找尋的能力」...
View Article偏見怎麼可能是好事?
談到偏見,人人都會連忙撇清,聲稱自己可沒那個壞毛病。大眾普遍認為偏見只會出現在心胸狹窄、愚昧無知的人身上。但心理學家發現,偏見可以說是人類的天性,而且還是合乎理性和道德的產物,存在每個人的意識裡。除此之外,偏見對我們來說還可能是件好事,這怎麼可能? 偏見是天性 自古以來,許多哲學家與心理學家都認為人類生來是張白紙,專門研究人性與道德行為領域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Paul Bloom...
View Article開源共享,自造者運動的幕後推手!
十八世紀,當機器開始取代人工勞力,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十八世紀末,伴隨著電力的大規模應用、電燈與內燃發動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接踵而至;而近年來逐漸興起、強調客製化與動手做的「自造者運動」,則被《Wired》雜誌前總編輯安德森,比喻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開源硬體催化第三次工業革命...
View Article共享經濟:一起,就辦得到!
站在荒野路邊,舉起大拇指,等待善心人士相載一程——這是電影裡熟悉的「搭便車」場景。 現實生活中,油價飆漲,稅金、保險和保養費的負擔,加上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環境成本,擁有一輛車的背後,要付出高昂代價。在北美及歐洲流行已久的「汽車共享」(Car Sharing)概念,以分享和愛護環境的角度,帶來共享經濟的新觀點。 汽車共享 物盡其用愛地球 1999年,Robin...
View Article英國新式教育,帶領學子破繭而出!
當臺灣的國際地位不斷被邊緣化、國家缺乏競爭力的聲浪不斷在社會各角落響起,國內人才供需的鴻溝已經是一項嚴肅且嚴重的議題。根據調查,臺灣逾六成畢業學生無相關實務經驗、缺乏清楚的自我認知,失衡的另一端企業,則需要跨界整合、創新思考的人才。而教育制度設計的優劣,正是左右著國家競爭力的最大關鍵。 結合工作與學習的Studio School...
View Article別再問宗教是好還是壞!
宗教:天使VS惡魔 宗教糾紛的歷史幾乎和宗教本身一樣悠久,且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許多戰爭。從十字軍東征到中東的以巴衝突,這些紛爭往往造成極大的社會動盪,數以萬計的人因而死亡,甚至促成一個國家的興起或消滅。...
View Article想要創新?當個實踐者吧!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生活在便利的智慧時代,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任何資源唾手可得,在人人有機會的全民創意時代,你要怎麼讓自己的創新脫穎而出? MIT Media Lab總監Joi Ito以全球化的眼光,分析當今科技趨勢,強調創新已不再是難以實現的白日夢,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能否把握當下,跨出第一步,實踐你的創新想法。 解決災後問題的創意發想...
View Article365個美好時光
你是否曾感覺生活有些無趣、沒有意義,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努力的事?一年 365 天,讓你愉快的日子有幾天? 每一天都感謝 攝影師 Hailey Bartholomew...
View Article世界和平日:We Want You!
「世界和平!」這是選美比賽必備的口號,象徵一個普世願望、一個似乎不可能的幻想,於是,人們能做的只是一再地呼喊與祈禱。 然而,對英國演員兼影片製作人Jeremy...
View Article賦予經典新靈魂:嘻哈音樂取樣
你曾經聽到一首新歌,卻覺得節奏非常耳熟嗎?這不是翻唱,也不是抄襲,而是現今嘻哈饒舌音樂重要的手法之一——取樣(Sampling)。他們擷取老歌某段知名節奏,並將節奏重新剪接、再製,在既有的節奏下,注入創作者不同靈魂,成為全新的歌曲。 曾與Amy Winehouse與Paul McCartney合作的王牌音樂製作人Mark...
View Article黃國昌:下一個十年,年輕人扮演重要角色
風起雲湧的日子,在台灣好像從沒停過,從民生消費層面的食用油、奶粉、飲料的安全問題,到經濟層面的就業率、薪資水平、貧富差距,乃至整體社會層面的國族認同、歷史的轉型正義等,每一個問題都重要,也都複雜難解。台灣正站在一個叉路上,如何找尋正確的前進道路,是整個世代的大哉問。 這次邀請到積極關心公民運動的黃國昌老師,與我們聊聊台灣未來的各種可能。 運動來自社會,也會回歸日常...
View Article你有國際觀嗎?先通過TEDxBerlin的隨堂測驗吧!
你是個有國際觀的人嗎?先做個隨堂小測驗吧! 1.與二十年前比較,目前全球生活在極度貧窮的人口比例有什麼變化? A. 變成兩倍 B. 大約持平 C. 減少至一半以下 2.與上個世紀比較,目前每年死於天然災害的人數,呈現什麼變化呢? A. 成長為兩倍 B. 大約持平 C. 減少至一半以下 3.全球三十歲的女人,平均在學校受過幾年的教育?(三十歲男性平均受過八年學校教育) A. 七年 B. 五年 C....
View Article〈創新大哉問:匯流、資訊、物聯網〉重新理解創新真諦
8月20日,TED創辦人Richard Saul Wurman抵達台灣,與台灣各界投注心力於創新領域的朋友,談論創新的根本–「知識的理解與串聯」。他一直相信學習是記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相關知識(Learning is remembering what you interesting.),有了根本才能創造連結。 1984年Richard Saul...
View Article福爾摩沙馬戲團團長林智偉:為什麼我要創立台灣的馬戲團?
說到特技,你可能在現場或電視上看過走鋼索、跳火圈、轉盤子等等的特技表演,我們屏息凝神的看著臺上表演者的一舉一動,直到表演成功後,才鬆下一口氣並為他們大聲喝彩。如此精湛的特技,總是能讓我們享受於其中,但仔細地想一想,我們印象中的特技演員是否都是西方人的面孔?...
View Article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從食安問題來看安全農業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解開多年來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謎團,身為今年講者的他,今天來到TEDxTaipei辦公室彩排,並對於近日頻繁的食安事件提出一些看法。 台灣經常有農藥殘留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國內外對於農產品安全,隨著WTO與全球化的盛行而更加被重視,因為只要農產品被檢驗出有超量的農藥殘毒,或有流行疫病,就會立即遭到全球之抵制與退運。但究竟農藥殘留的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
View ArticleWhat Matters Now大哉問- 韌性報導
每年秋天,當台北的天氣漸涼,就代表著TEDxTaipei將要回到熟悉的華山文創園區,再次為台灣創造聆聽、溝通與思考的華人故事平台。年會第一天,台下有來自台灣各地、上海、日本、韓國、香港的觀眾朋友,大家一起參與這場知識與娛樂的饗宴。第一個子題「韌性」由Jason和劉安婷一起共同主持,講者包括詹宏志、菅野武、劉軒、鍾瑩瑩與優席夫。...
View ArticleWhat Matters Now大哉問- 共享報導
在共享的世界,只要多件好事發生,世界就多一分正向的前進。今天下午第一場的子題「共享」讓我們在這個共享的世界裡,得到許多來自講者們的正向能量! 黃仁棟:「飲食是能改變世界的!」...
View ArticleWhat Matters Now大哉問- 參與報導
音樂可以改變世界 黃凱盈以輕快溫暖的一段演奏,為這18分鐘揭開序幕,但是你認為,這就是音樂嗎?從台灣到紐約,黃凱盈一路順遂的音樂路,讓人以為她就是無憂無慮,關在象牙塔裡的鋼琴家,但是,對她來說,音樂不應該只是3%人的特權,而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力量,也能夠真實地改變無數人的生命。...
View ArticleWhat Matters Now大哉問- 10/5共鳴報導
丟顆石頭進池塘,會引起陣陣漣漪。而這場演講「共鳴」就如同這顆石頭,將好的想法擴散,期望引起眾人的重視與討論,並在台灣產生正向的力量。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英雄,是群眾! 仁愛鄉親愛國小小提琴團:「音樂是一種不滅的語言!」 鮮明的服飾,專注的神情,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聲優美交織,繚繞在2014TEDxTaipei會場裡,親愛國小小提琴團的孩子們為年會第二天揭開序幕。...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