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特技,你可能在現場或電視上看過走鋼索、跳火圈、轉盤子等等的特技表演,我們屏息凝神的看著臺上表演者的一舉一動,直到表演成功後,才鬆下一口氣並為他們大聲喝彩。如此精湛的特技,總是能讓我們享受於其中,但仔細地想一想,我們印象中的特技演員是否都是西方人的面孔?
事實上,台灣也有自己的特技團——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他們曾在2013年的亞維儂藝術節中大放異彩、引起國際上的關注。以下這段影片是他們在亞維儂藝術節的街道上,招攬觀眾的精彩演出。
身為今年年會的講者,福爾摩沙馬戲團團長林智偉與我們分享他為什麼要創立台灣的馬戲團。特技這種專業的技巧並非一蹴可幾,但它時常出現在武打電影、電視廣告之中,因此從小開始學習特技的林智偉,便能靠著他這一身的「功夫」擁有不錯的收入。然而,在這些商業表演的過程中,他卻發現自己只是在消耗原本的所學,而非真正做一些有所成長的事。因此,他創立了Mix舞動劇坊和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期望讓台灣雜技走出一片新天地。
我們需要更多的討論與批評
在台灣,特技並不是那麼的普遍,因此創立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那就是要讓台灣的特技表演能像是美術、舞蹈、音樂一樣被大眾所重視。我們從小在音樂課上學習與接觸音樂,因此我們懂得如何欣賞音樂,擁有自己的音樂品味,甚至願意花錢買唱片和演奏會的門票。
然而,特技卻是一門只屬於特定一群人的藝術,林智偉看到這個問題,因此他決定將特技帶給大眾。「如果你有學過一次丟三顆球,那你來看特技的時候就會知道一次丟五顆球有多難,如果你會一次丟五顆球,那你來看特技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沒什麼。」藉由這樣的感同身受,便能引起所謂的評論,而評論就是他們進步和創造力的來源。
「我們不怕被批評,只怕沒有人來評論。」
與其抱怨環境,不如著手來改變
台灣在藝術這個領域的重視程度不像歐洲來的高,對歐洲人來說,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相較於歐洲,台灣要發展表演藝術團體就十分困難。然而,林智偉認為,既然自己是台灣人,與其去抱怨環境不好,還不如想辦法將環境改變。因此,創立馬戲團有另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要改善台灣特技的環境。
「特技演員在年輕的時候,能藉由出色的技巧帶來不錯的收入,然而一旦三十歲過後,沒有足夠的體力,我們便沒有任何的出路了。」為了成為擁有優秀技巧的特技演員,他們幾乎都是從小開始培訓,然而真正能展現的時間卻非常短。若台灣能開始重視特技這項藝術,那麼這些特技演員們的未來便能更有發展性,這就是所謂「退場機制」的建立。
身為一位年輕的特技演員,林智偉看到了屬於特技界的問題,並試圖用自己和夥伴們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 任何一個環境的產生都有它的理由,國外重視藝術表演也並非憑空而來的,與其抱怨,他們選擇成為那股改變的力量,大步向前進!
2014TEDxTaipei年會邀請您一同來感受這股大步向前的力量!
2014TEDxTaipei年會官網:http://2014.tedxtaipei.com/
線上購票:http://www.accupass.com/go/tedxtaipei2014
撰稿:黃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