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可以改變世界
黃凱盈以輕快溫暖的一段演奏,為這18分鐘揭開序幕,但是你認為,這就是音樂嗎?從台灣到紐約,黃凱盈一路順遂的音樂路,讓人以為她就是無憂無慮,關在象牙塔裡的鋼琴家,但是,對她來說,音樂不應該只是3%人的特權,而是連結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力量,也能夠真實地改變無數人的生命。
曾經音樂在阿富汗是被禁止的,直到2008年才有第一所音樂學院,阿富汗的孩子才能學習音樂,這樣子的事實震撼了她,也開始她探索世界的旅程,走過茉莉花革命後的埃及,走過突尼西亞,這些人民對於自由的渴望,他這才發現,音樂不僅是樂譜上的符號,而是真切地連結了人與人的心,讓音樂真實地湧入心靈,許多人因此有了走下去的溫暖力量。於2013起,黃凱盈投入橫跨世界七大洲的《八十八世界巡迴》計畫,帶領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等國的孩子們接觸、認識音樂,找到信心,同樣她也把愛帶回到家鄉台灣;此外,她身為《第一屆緬甸國際音樂節》執行總監,除了將台灣南投縣親愛國小孩子們親手製作的小提琴帶到緬甸之外,更邀請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共同參與。在演講結束前,黃凱盈為TEDxTaipei觀眾獻上一首以翁山蘇姬名字為弦律基調的曲子,令人動容。
在台上光著腳ㄚ子的黃凱盈顯得輕鬆自在,「腳踏實地的走入人群,看到的是更遼闊的世界。」永遠不要忘記張開雙手,擁抱世界,而音樂,就是你最好的人生伴侶。
「當科技能被運用到一定程度,就像魔術。」- 梁容豪
臺大網媒所博士研究生梁容豪成長在褓姆家庭,所以家裡充滿各種玩具,而他認為玩具是小朋友認識世界的真實途徑。三年前,他帶了一台iPad回家,小朋友搶著玩得不亦樂乎,然而,玩平板的方法卻很單調,只能用手滑動,他開始擔心小孩長大以後只有手和眼睛發達。
因此,他希望將玩具的樂趣與實際體驗帶到平板上,他花了兩年發明新技術- GausSense,這是一個iPad磁力保護殼,只要將它裝在平板底部,當磁鐵靠近螢幕時,就能在平板螢幕上看到磁力方向,原來磁場是可以被看見的!由於磁力具有超距力、穿透力,梁容豪發明了各種趣味玩具,例如:在小飛機中裝入磁鐵,小朋友就能在平板上享受模擬開飛機的快感;在魚模型中裝入磁鐵,小孩們就與平板電腦玩起扮家家酒,學習如何煮菜;甚至能在平板上玩棋盤遊戲。此外,他提供軟體開發套件、技術資源,並與自造者(maker)共享這項技術,希望可以號召眾人的智慧,將平板電腦創造成孩童的玩具天堂!
朱冠蓁:連結讓我們不再弱勢
朱冠蓁和許多其他衣食無虞的年輕人一樣,覺得「弱勢族群」這幾個字離自己很遙遠,直到某一次自己受傷喪失行動力的經驗,她突然驚覺,當我們用弱勢族群的標籤來評斷他人,我們很容易陷入思想的陷阱,誤以為自己永遠不會成為弱勢族群,而弱勢族群只要由政府或社福機構進行救濟就可以。事實上,任何人都有可能因為突發情況而成為需要幫助的人。
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在能力範圍內幫助其他人,基於這樣的理念,她和一些朋友開始了幾個公益計畫,例如把回收物拿給就近的回收點,讓作回收的阿公阿嬤更加方便工作,或是讓大家捐出自己家裡多買的、不需要的,但還能吃的食物,讓需要食物的人能夠不失尊嚴的取用。
在這些計畫之中,他們透過人與人的交流,發現人與人之間不像原本以為的這麼遙遠。我們都有自己弱勢的部份,當我們能夠以柔軟的心擁抱身邊的人,我們就能因互相連結而不再弱勢。
廖文華:每個人都值得被愛
每一個惡人都曾經是天真無邪的孩子,但是社會對於弱勢兒童的忽視,讓他們放棄夢想,放棄生命,同樣出身於破碎家庭的廖文華,決定不再讓任何孩子受到相同的痛苦,他相信愛能創造奇蹟,於是在龍蛇雜處的西門町,成立「夢想之家」,改變了無數少年的人生,也改變了這些弱勢家族的命運。
「如果我們付出愛,就會看見奇蹟。」廖文華用無比的信念,陪伴青少年度過困境,鼓舞啓發他們,更帶著這些曾迷失自己的青年,回饋社會,成為國際志工、成為其他孩子的老師,他們開始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社會,有資格擁有夢想的明日領導人。
「他們值得更好的教育,值得被愛。」廖文華用生命愛著這些孩子,在他堅毅的眼眶裡,我們看見了愛的奇蹟,現在就是我們起身行動,給這些孩子一個機會,帶著他們一起看見夢想、走向未來。「我們所有的夢想都能夠實現,只要我們有勇氣去追尋。」
Jan Rolnik:燈光具有溫度和感情
Jan Rolnik 在台上展示他的燈光裝置,隨著舞台上的燈霧與特殊音效,營造出一種迷幻特殊的氛圍。在他九歲時,布拉格經歷了非暴力的民主革命,而後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漸興,他強烈感受到生活環境的改變,城市裡的居民開始能夠互相分享生活和經驗。在布拉格,騎腳踏車就能參與整個城市的呼吸與脈動。
擔任2013年布拉格燈光藝術節節目總監的Jan Rolnik ,也與觀眾分享精彩的藝術節影片。他將各種藝術元素、燈光、科技融入燈光裝置,創造出屬於燈光的感情與溫度;將燈光投影在城市建築上,營造出迷宮的形象,讓觀眾享受不期而遇的驚喜感,同時也融入當地歷史元素,激發大家對燈光與建築物的想像。另外,在「雲」這件作品中,大家也能藉由獨特的燈光參與方式-拉繩子,與身邊的人互動。Jan Rolnik相信,燈光有情感、有想像力,創意可以讓燈光產生無限的可能。
陳立喆:台灣的甜點是什麼?
一直強調自己不善表達的陳立喆,在18分鐘內活潑地向大家分享他成為世界甜點王的人生故事。
小時候他的父母希望給他良好的教育,於是將他託予阿姨照顧,原本叛逆的個性,在阿姨苦勸下進入了烘焙界。當時在別人的眼裡,陳立喆的人生一點也沒有未來會成功的跡象。但在參加了第一次的比賽,陳立喆就奪得冠軍,這似乎就是一種成功的象徵,可是陳立喆卻說,他在這時候迷失了自己。
陳立喆說到,當時在每一場甜點比賽都得獎的優越感之下,他開始驕傲自大,認為自己的烘焙能力無懈可擊,然後他創業,以成為台灣烘焙屆的指標店為目標。結果,陳立喆失敗了,他發現自己只是在表現技能,並沒有為顧客著想、思考顧客喜好的口味。創業的失敗讓陳立喆陷入了人生最大的低潮期,但他身邊的人沒有放棄他,所以他問自己:「我怎麼可以放棄我自己?」
後來他領悟到,只有勤操,只有不斷努力的學習心態以及團隊的力量,才能讓夢想繼續走下去。陳立喆希望,有一天能理直氣壯對世界說:這就是台式甜點;期待讓世界知道「台灣甜點」那一天的到來。
王文華藉由TED舞台凝聚參與力量
你永遠不知道,即使你給予的東西多麼渺小,它很可能就是別人眼裡最需要的資源,即使只是一句話,也可能是年輕創業者堅持下去的動力。王文華將TED舞台翻轉為群眾動員的平台,他當場化身為拍賣官,撮合台上所需與台下資源,每一位的與會的觀眾,都能夠是成就企業的關鍵!
在舞台上分別有三位創業者,他們直接在這個舞台,向群眾募集資源,並鼓勵大家參與這些社會計畫,其中的塑膠袋回收計畫,將二手塑膠袋印上台灣獨特的在地故事,不僅提高塑膠袋回收率,也為平凡的塑膠袋增添溫暖的人情味。計畫發起人當場募集群眾故事,鼓勵大家一起關注各地故事,成為傳遞故事的人,並一起改變這些故事。
另一位講者朱冠蓁也參與其中,徵求觀眾一起為街友服務計畫提供食材、廚具,現場觀眾也熱烈提供器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親身參與計畫,這個創新特別的群眾平台幫助有想法的年輕人共同完成夢想,一起翻轉舞台,開始台灣實作的時代。
撰稿:周孟融、陳愉雯、許書瑄、翁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