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開放式線上課程學習,已成為新的風潮。國立台灣大學的歷史系專任助理教授—呂世浩,在知名平台Coursera開設「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課程,獲得極大的回響,授課學生廣佈全球。過去我們認為只是「背多分」的歷史,在呂老師的教學下成為另外一種新風貌。
身為今年年會的講者,一起先來聽聽呂世浩老師對於歷史學與教育的看法。
「思辨,其實是現代人急欲找尋的能力」
在社會普遍認知「歷史無用」的觀念之下,呂老師的課程帶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觀點。他將中國古代帝王和精英學習歷史的方法介紹給現代人,他教學生用「思辨」對歷史進行分析與思考,從歷史中啟發智慧。
由於這樣的歷史教學,和大家從小所學「歷史就是背誦」的觀念,實在大不相同。因此在Coursera上開課之初,呂老師也曾擔心過,現代的同學願意接受這種傳統的智慧嗎?結果出乎呂世浩老師的意料之外,這門課大受歡迎、迴響熱烈,修課人數超過45000人,成為目前網路排名第一的中文課程。
「思辨」的教學形式,為何在現代教育中似乎隱身不見?其實這跟現代教育的核心觀念有關,現代教育誕生於工業革命之後,重視如何在時間內訓練大量專業人才,本質是一種培養工匠的教育。因此大學以前的教育環境,習慣強調「所有事物都有標準答案」,而考試的目的通常是寫出標準答案。但使用這套方法學習人文學,就會產生問題。
人文學的目的,是解決人生、人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好與更好的答案。而歷史學是研究時和變的學問,時間不斷消逝,所有事物都隨時間改變,上個時代的作法不一定適用於現在,別人的答案也不一定適合你,因此沒有標準答案可言。所以人文學的目的,其實是幫助人們思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呂老師開課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明白:人文學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答案只能透過自己努力尋找。
「歷史猶如磨刀石,助我們砥礪腦中智慧」
呂世浩老師除了擁有兩個博士學位之外,更有著長達二十年的中國傳統私塾求學經驗。奉元書院的愛新覺羅毓鋆老師,以及台大歷史系的阮芝生老師,啟發了他對於思辨的學習思考,使他懂得從各類中國經典中學習前人的智慧。
我們常問「歷史應該怎麼讀?」呂老師認為歷史就是塊磨刀石,目的是幫助我們磨礪腦中的智慧之刃。就好像我們不會拿磨刀石來切割物品一樣,學歷史不是要直接照搬古時候的經驗,而是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呂老師常跟同學說:「當你碰到人生重要難題時,相信我,你絕對不是第一個遇見類似難題的人。在你之前,有無數人遇到相同問題,他們如何解決?我們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學歷史就是要思考前人如何解決問題,又各自得到什麼結果。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歷史就會成為無盡的智慧寶庫。
呂老師舉例,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在始皇過世時接到了偽造的遺詔,要他自殺。那時扶蘇握有三十萬大軍,身邊還有大將軍蒙恬幫他。如果你是扶蘇,該怎麼辦?結果扶蘇聽從遺詔指示立刻自殺,他的死成為秦朝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試想,如果是李世民,他又會怎麼辦?他大概會喊遺詔是假造的,並帶三十萬大軍殺回去。反觀晉文公重耳,他遇見類似問題時,卻是先逃跑觀察情勢,再決定如何行動,在外流浪十九年才成為一國之主。
呂老師又問,在上述這三個例子中,誰才是真正的孝順?他認為中國人的孝道觀念,其實是「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兒女並非一昧順從,不讓父母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才是真孝。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並非由上而下強迫服從大道理,是拿很多歷史事例不斷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法。
對「不懂到懂」的執著,歷史成為良師益友
呂老師是一個對於別人習以為常的事,願意花費長時間去思考的人。對他來說,「思辨」已成為一種長久的習慣。大部分的人都說考上歷史系沒有用,但呂老師很努力的思考:「為什麼沒用?如何才能有用?」這也成為他研究歷史和人物的動力。
能夠記載在史書中的歷史人物,不論是好的或壞的,多半出類拔萃。這些人都深知思辨的重要性且善用它,所以許多歷史人物都是思辨智慧的箇中好手,只是其間有高下之分。有人從自我出發,有人則關注人群;有人只考慮當下,有人則思考未來。明白他們的選擇和結果,就能學習到歷史的智慧,這是後世人類文明的寶藏。
「我們希望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世界?」
我們最後希望呂老師提出一個大哉問,他思考了一會後,說了下面這段話:
這個時代,是人類有史以來物資最豐裕的時代,生活享受與資訊普及的程度前所未有,但道德和環境的危機也是前所未有。人莫不愛自己的下一代,但我要問:「我們究竟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世界?」
今日的許多決定,往往只著眼於這一代的經濟發展與享受,而對下一代的世界百般掠奪。我們捫心自問,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世界?是一個生態滿目瘡痍、社會弱肉強食的世界?還是一個能夠永續生存、和諧安寧的世界?未來是由歷史所造成,而歷史往往就在我們這一刻的決定之中。
2014TEDxTaipei年會官網:http://2014.tedxtaipei.com/
線上購票:http://www.accupass.com/go/tedxtaipei2014
整理撰稿:魏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