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7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誰讓海明威最忌妒?

$
0
0

嫉妒,人類的七大原罪之一,在舊約《約伯記》中被描繪成吞噬一切的海怪Leviathan,意思是裂縫。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認為:「嫉妒是一種可恥的感情。」中國詩人艾青則下了個註解:「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

談起這難解的心性,古今中外不乏精闢觀點。嫉妒雖然讓人避之唯恐不及,卻也不過就是人之常情。但為何當我們在面對自身的嫉妒時,還是不斷感到羞恥,甚至畏懼?時而遮掩,時而爆發,到底有沒有人能真正克服嫉妒?克服這種既危害他人又傷害自己的情緒?

文學評論家Parul Sehgal倒不這麼認為,相反地,人們應該要歌頌它。「如果我們沒有嫉妒心,那還會有文學嗎?」因為文學,嫉妒不再只是人們心中不可告人的祕密。


文學反映嫉妒之苦

歌頌嫉妒的背後,Parul Sehgal和所有人一樣,也曾飽受不少嫉妒之苦,她在八歲便體會到因嫉妒而衍生出的諸多煩惱。

當時,班上來了一位新的女同學,引人矚目的外貌、家境豐厚、拼寫能力優秀,她馬上成了Parul Sehgal的假想敵。於是,八歲的Parul Sehgal策劃一項陰謀,她偷偷潛入教室,並竄改老師的成績紀錄簿。打開成績簿的剎那,她卻發現擁有優秀成績的同學其實多的是,但Parul Sehgal已被嫉妒沖昏了頭,寧願錯殺一百,不要放走一個,最後,她不只竄改了女同學的成績,所有人的好成績也無一倖免。

這些作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切全因嫉妒,不過這讓Parul Sehgal非常困惑,為什麼嫉妒這麼容易孳生?嬰兒會嫉妒,靈長類動物會嫉妒,藍色知更鳥也很善妒,許多配偶謀害案的背後動機更是起因於嫉妒,莫怪乎歌德在《浮士德》中寫下:「嫉妒是來自地獄一塊嘶嘶作響的灼媒。」

既然嫉妒是引發眾多人倫悲劇的主因,但為何關於嫉妒的研究少之又少?為何不去解析它的孤寂、它何時會消退、或者它可能面臨到那些挑戰?「就是因為這點,我們必須看小說,小說就是研究嫉妒的實驗室。」Parul Sehgal認為,沒有不貞的海倫,就沒有《奧德賽》的誕生,沒有易妒的國王,就沒有《天方夜譚》,甚至沒有莎士比亞的悲喜劇。

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海明威的《太陽依舊升起》、福婁拜的《包法利夫人》、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許多文學作品娓娓道出了情愛中的嫉妒是如何叨擾人心,其中,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便將由愛生妒描繪地入木三分。


透過書寫嫉妒,作家意圖解剖自我

《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其中之一的主角斯萬便時常思念情婦,深情地想著與她纏綿的美妙,忽然間,斯萬思緒一轉,他意識到:「等會兒,我對這個女人所愛的一切,別人都會喜歡。她所做的的一切使我快樂,也都有可能使別人快樂,也許就是現在。」普魯斯特繼續寫道:任何一處情婦身上的鮮活魅力,都成了他自己對自己的折磨。

想必嫉妒的陣痛也是不斷折磨著普魯斯特,他寫下斯萬去賄賂情婦的服務生,甚至躲在門口偷聽他們的對話。這種行為令人厭惡,但嫉妒實在難以容忍,換個角度看,其實這和解讀古代文字或者凝視著一座紀念碑是一樣的,都屬於一種對知識的渴求,試圖挖掘真相、痛苦、悲傷、羞辱、遺失的同時,也正逐步通向智慧之門。


熊熊妒意,燒出陣陣創作烈火

曾有位52歲的密西根州女子,因不滿前男友有了新女友,索性假造一個Facebook帳戶,並連續發送可怕的惡意訊息長達一年。諸如此類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但我們可能沒想過,這種發狂般的失控行為,或許能以不同的方式轉化,甚至成為文學創作的最佳養分!

源源不絕的妒意帶來了無限想像,若能將此能量運用到文學創作,乃至於一切的藝術創作,是否可能填滿、消弭、甚至馴化掉嫉妒背後的孤寂與瘋狂?

普魯斯特曾說:「那個我們需要的、讓我們痛苦的女人,因她所誘發的情感,會比一位我們感興趣的天才所激發的還來得深遠和重要。」作家和心中的原罪搏鬥,正是勇於面對自我的最佳證明。

嫉妒向我們剖開自我,揭示出人性中的侵略、醜陋的雄心壯志、對權位的把持與著迷,強而有力地領著我們看見世界。或許就在揭開嫉妒神秘面紗的同時,我們也能將內心的憂困與恐懼一一卸下,重新真誠地面對世界。


撰稿:Birdy


殘奧會上的亮眼模特兒

$
0
0

誰是你心目中的完美女神?她是否必須擁有精緻五官、姣好身材?Aimee Mullins出生時缺少小腿骨,滿周歲即進行截肢手術,等著她的,是被醫生預言「一輩子無法如正常人活動」的人生;然而,從不把失去雙腿看作不幸的她,在20餘年的義肢生涯中,從擔任奧運選手到伸展台上的模特兒,以她多元的面貌,重新詮釋人們對「美」的定義。


獨一無二的特製飛毛腿

Aimee在22歲時,曾到TED演講,當時的她,不只擅於壘球、滑雪,更以初生之犢之姿,打破了殘障跑者運動會的最佳紀錄,懷著一股對生命的熱情,勇敢地挑戰殘障奧林匹克運動會(殘奧會)的百米短跑賽。

Aimee Mullins

那一場殘奧會舉辦於1996年,她擔任碳纖維刀鋒造型義肢的首批試用者。義肢的發展,從仰賴木頭和塑膠製成,進步到以碳纖維組成,並設計成符合人體工學的流線造型,另外也有由矽膠做成的膚色義肢。Aimee不但可以盡情奔馳在運動場上,褪去運動員身份後,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高跟鞋套上義肢,擁有和一般妙齡少女同等精彩的青春年華。

Aimee Mullins


顛覆傳統審美觀的藝術殿堂

Aimee在2009 年,再度踏上TED的舞台,歷經長達十三年的生命探索之旅,她帶著溫暖而堅定的笑容,告訴所有人:「義肢不只是用來代替身體缺少的部分,它們還是配戴者塑造個人身份的建築師。

十幾年的時光,她努力地鑽研醫學修復領域的創新,致力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讓外觀、功能和美學共存於一雙義肢,如同《牧羊少年的奇幻旅程》中所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任職於《ID》雜誌的Chee Pearlmanu,也是TED的與會者,最初,她將Aimee的照片作為當期的雜誌封面,之後在《ID》雜誌的美術設計師Peter Saville的引薦之下,這項融合科學和藝術的理念,引起時尚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和攝影師Nick Knight濃厚的興趣。

Aimee Mullins

Alexander為Aimee拍攝了時尚雜誌照片,更讓她走上伸展台,穿著以葡萄藤、木蘭花為造型的木製手工義肢,打造了一場獨一無二的服裝秀,義肢從令人生畏、不願多看一眼的輔助物,搖身一變,成為引人入勝的美麗象徵。

Aimee Mullins

Aimee的下一站是參與藝術家Matthew Barney的影片作品"The Cremaster Cycle"。「到那個時刻,我才真正跳脫義肢必須模仿人體的刻板印象,並將之置於理想美學的框架之中。」義肢成為一項藝術品,他們研製出以聚亞安酯製作的玻璃腿,以及用植物、土壤和銅組成的生機義肢。

Aimee Mullins

另一項作品是義肢彩繪,半人半獸的形象,象徵她的運動家精神,也是對運動生涯的致敬。長達十四個小時的彩繪過程,使她具備靈活的爪子、搖動自如的尾巴,相片的展示,帶給人們視覺感官的刺激,並且激發想像力,讓人重新思考世人所認定的美,是否過於狹隘?


義肢非用來補足缺陷,而是賦予新美學的無窮力量

穿戴著義肢,Aimee可以天馬行空地塑造自己的身份,在不斷創新和破壞的過程中,探討出人所擁有的無限潛力。莎士比亞曾說:「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也會出血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也是會笑的嗎?」人生即是由這些痛與笑組成,這些令人心碎的衝擊和光榮的殘缺,正是激發人類潛能的最大推手。


撰稿:Maureen Wang

靈機一動的小巧思,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
0
0

台灣隨處可見為身障者打造的友善設計,穿越馬路時的無障礙坡道、公車的無障礙低底盤設計、捷運的電梯服務等等,然而,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便利設計,在開發中國家裡其實少之又少,面對崎嶇蜿蜒、滿佈坑洞的道路,他們唯一的行動工具就是輪椅。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師Amos Winter為此研發出一款登山輪椅,為各地的身障者裝備一雙強而有力的腳!


推動輪椅爬上山

Amos Winter

住在美國波士頓的Amos Winter曾遠赴東非的坦尚尼亞進行研究,發現當地山區的地形崎嶇,連一般人都會覺得行走不易,而當地的身障人士卻只能倚賴年久失修的簡陋輪椅,在沒辦法移動超過一公里至市區工作的情況下,他們失去維持生計的能力。

Amos因此決定根據以下條件,為他們製作專用輪椅:

1.輪椅的價格需低於200美金(約新台幣6600元),避免造成居民的經濟負擔

2.輪椅至少能使用超過5公里,讓居民能夠移動至市區活動及工作

3.輪椅雖小,但必需具備高度機動性,連室內狹窄的通道也能輕易通過

4.輪椅損壞後可使用當地工具維修,各式零件皆容易取得,價格也平易近人

Amos Winter

在上述條件下,Amos和他的學生們利用槓桿原理研發出一款登山輪椅,只要搖動把手下方,就能做大幅度的推動,增加行走速度;搖動把手上方,即可產生較大的扭力,將自己推離顛簸的路面。

Amos Winter

這款槓桿式輪椅,成功地解決居民因行動不便而失去工作的問題,當地居民Ashok Asho興奮地說:「你鼓勵我去工作,我就去工作,現在一切都恢復正常了!」Ashok幾年前意外從高處摔落,失去裁縫師的工作,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卻無計可施,槓桿式輪椅的出現改變了Ashok的人生,他在拿到輪椅的第一天就從家裡出發,移動了一公里到達市區,簽下與學校制服的合約,靠自己的力量養活全家。

更多Amos Winter的設計理念:http://web.mit.edu/awinter/www/index.html


暢遊海洋的飛翔輪椅

現在的輪椅不只能征服顛簸的山路,還可以遨遊海洋! 藝術家Sue Austin在16年前因病而不良於行,但也因此開啟了她與「能量椅」(Power Chair)的有趣故事。

Sue起初並不認為自己因失去行走能力而變成殘缺之人,反而十分期待開始新生活,然而世人總以有色眼光,刻意放大她與一般人的相異之處,無形中,Sue開始以他人的成見檢視自己,逐漸開始懷疑自我、變得沒自信,種種負面情緒促使她思考要如何重新振作,「我知道自己需要記錄這項人生經驗,重新塑造我的自尊,再創新生命。」

Sue Austin

「能量椅」就是輪椅在Sue心中的代名詞,充滿力量、帶有希望,她和設計團隊研發出一款「水中輪椅」,將潛水裝備和輪椅結合,只要背著氧氣筒,啟動輪椅底盤的透明平板,就可以探索海底世界。

影片裡,Sue身著小洋裝,髮絲隨海流波動,如一陣微風輕撫她的臉龐;海水穿越她的指間,我們彷彿也能感受到指尖的冰涼;滑動雙手就能在海中三百六十度旋轉、不斷穿梭在橙橘色的魚群中。她不但和一般人一樣能體驗潛水,甚至保有更多特殊和難忘的經驗。

更多Sue Austin的設計理念:http://www.susanaustin.co.uk/


實際行動,才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禮運大同篇說道:「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我們生活周邊的設計,都應該以符合各種人的需求為本,進而激發有助於社會環境的構想;然而,現代人缺少的並不是想法,而是缺乏將想法實現的行動力。

不論是由工程師研發的登山輪椅,或是由身障者發想的海中輪椅,這些設計在在說明,人們除了願意傾聽身障者可能遭遇的困難,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之外,實際將這些靈機一動或是創意小巧思付諸行動,在經過不斷研發、測試之後,就可能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甚至是全世界,產生令人驚奇且美好的變化。


相關TEDxTaipei文章:視覺障礙者「看」見的新都市

撰稿:Maureen Wang

Haslet Davis:「我是幸運的倖存者,不是受害者」

$
0
0

還記得舞者Adrianne Haslet-Davis在Hugh Herr教授的演說最後,跳了一段倫巴吧?一般來說,這對專業的舞蹈老師來說根本易如反掌。但是Adrianne Haslet-Davis在去年三月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失去了左腳。這次的演出,是她在受傷後第一次公開表演。這樣的表現,歸功於Herr跟他在MIT媒體實驗室的團隊,設計出了仿生學的腳。


Herr演講影片:

Herr在演說中,說明他在設計符合舞蹈力學的仿生肢體的複雜過程,卻沒有足夠的時間分享Haslet-Davis的故事。幸運的是,Haslet-Davisy在之後接受了CNN的專訪,在今年四月初播出。這部一個小時的記錄片,從Haslet-Davisy受傷後的一個月開始記錄,當時的她正在學習用第一隻義肢走路。影片忠實呈現Haslet-Davis在不幸發生後,是如何和她的丈夫熬過這段艱難時光,譬如努力克服創傷後心理壓力症候群(PTSD),還有討論是否該要求檢察官對爆炸案的嫌疑犯Dzhokhar Tsarnaev提出死刑。

想當然爾,Herr教授也有出現在記錄片中。其中一段是他向Haslet-Davis解釋,她所穿戴的仿生學義肢裡,配有三部電腦在共同運作。同時,Herr也親眼看見他的成果:Haslet-Davis教CNN記者Anderson Cooper跳舞。

在預告片中,Haslet-Davis有一句振奮人心的話:「我並非在受苦,而是在茁壯成長。」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4/03/31/more-on-adrianne-haslet-davis-journey-to-dance-again-in-a-cnn-special-report/

撰稿:Raquel

跨性別者的美麗與哀愁

$
0
0

當模特兒Geena Rocero站上TED舞台時,我們的目光不禁被她美麗的身影所吸引,每個人都十分期待,身為光鮮亮麗的模特兒,她將和我們分享什麼故事。

「今天,我要來分享我的秘密。」在過去九年中,Rocero的鄰居、同事,甚至是經紀人都不知道她的過去。在TED的舞台上,她勇敢地坦承自己「跨性別」的真實身分。

因為Rocero擁有男性的生理構造,所以想當然爾,她自出生時就被認定是一個男孩,但五歲的Rocero總是喜歡把T恤戴在頭上,媽媽問她為什麽這樣做呢?她說:「媽媽,這是我的頭髮。我是個女孩。」年幼天真的Rocero在那時就知道該如何表達自我認同。

Geena Rocero


追尋內在的真實選擇

Rocero從小在菲律賓長大,15歲的她遇到一個負責變性人選美活動的經理,經理說服她去參加比賽。她在4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亞軍,而那一刻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從此進入選美比賽的世界,並結交許多同樣為跨性別的好朋友。

2001年,Rocero的母親邀她一起搬到舊金山,但她對當時的生活很滿足,因此拒絕了母親。兩週之後。母親跟她提到:「你知道嗎,如果你移民到美國,你就可以更改姓名和性別了。」聽到這句話,Rocero便下定決心搬去美國了。然而,在她更改名字和性別之前,她必需先完成變性手術,因此她在同年進行了這場手術。

Rocero從菲律賓搬到舊金山後,她拿到了上面寫著「Geena,女性」的加州駕照。對大部人來說,身分證意味著擁有開車資格或是可以喝酒,但對Rocero來說,那是生活的許可證。有了名副其實的女性身分後,她終於能感受到所謂自在的感覺了。

Geena Rocero


擺脫性別的枷鎖

然而,許多人並不像Rocero那麼幸運,他們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選擇,卻滿懷仇恨地結束生命。每年的11月20日國際跨性別紀念日便是透過燭光守夜,紀念那些因為反跨性別的憎恨或偏見而被殺害的跨性別朋友。「我們的自殺率是一般大眾的9倍,這便是我們生活的現實。因此我在今天真正站了出來,不再一個人活在自我的『真實選擇』中,我要儘可能地幫助別人活在沒有羞愧和恐懼的世界裡。我在這裡坦蕩蕩地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我們將不再需要紀念每年的11月20日。」

性別,長久以來被視為是不可改變的客觀事實,但是它其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複雜與神秘。我們總是被家庭、宗教、社會、歷史所束縛,甚至是被自己的身體所束縛。有些人擁有掙脫枷鎖的勇氣,不妥協於別人因為他們的膚色、信仰的不同,而對他們加諸限制,然而這些人永遠被視為是對抗現狀的威脅、擾亂大眾認知的惡勢力。因此,Rocero最後呼籲:「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希能大家能保有一份理解、一份好奇心和疑問,希望你們都是我們的盟友。」


臉書的性別大革新

今年2月,Facebook在用戶的性別選項有了大革新,除了傳統的男與女的選項之外,又多設立了48種性別 ,包含了跨性別(transgender)、陰陽人(Androgyne)、雙性人(Bigender)、心理認同為女性(Cis Female)等,而此舉引發了大眾對於多元性別的重視。負責此次革新的Facebook工程師哈里森本身也是由男性變成女性,因此革新後她立即將自己個人檔案中的「女性」改為「跨性別女性」,她認為對相關人士來說這會是很大的社會認同。她說:「這鼓勵人們跳脫傳統二元範圍思考,也意味我們不必再強迫自己選取錯誤的選項。

性別認同是我們生命的核心,但性別的差異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試著想一想,性別有沒有可能沒有被合情分配的情形?因此,我們應該要留有更多的空間允許這些人去認同自我。突破歧視、尊重個體,我們才正要開始。


撰稿:黃曼

拯救胰腺癌的曙光,十五歲男孩的新發現!

$
0
0

胰腺癌患者之中,平均只有5.5%的人可以活超過五年,主要原因是人們在發現離患胰腺癌時,癌症早已侵入全身了。這也是年僅十五歲的Jack Andraka,希望能夠解決的問題。還記得去年的TED上,Andraka展示他發明用來提前檢測胰腺癌的紙製感應器嗎?他的紙製感應器不僅價格便宜、效果精確,最近還自全球最大的高中科學競賽獲獎。TED團隊深入採訪Andraka,和他談談在演說後發生的新故事。

Jack Andraka的研究介紹:改變癌症歷史的十五歲男孩


Q:你希望你的發明,能如何改變世界?

A:我希望我的發明可以革新醫學,透過提前發現癌症,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而且這樣的改變,只需要花你三毛錢和五分鐘。

Q:為何過去都沒有人發現這個新檢測方法?

A:因為太多科學家都只侷限在單一領域,他們不被允許跨出自己的領域。不過我們也只是把各科的方法列出來,而且碳奈米管大概是近十年才出現的。這些革新,其實就是碳奈米管如何革新生活的典型例子。

Q:這個紙製感應器的下一步是什麼?我們何時可以真的使用?

A:大家要記得,這個測定方法還在極初步的研發階段。對於胰腺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要完全解決胰腺癌,尚需更多的研究努力。而且這不僅只是檢定方法上的問題,其實還攸關許多元素,從基因到療法都有影響,而這項檢測方法並不能解決所有胰腺癌的問題。另外,雖然我們在檢測方法上有重大突破,但還不能進行臨床實驗。要看到這個感應器在市面上販售、普遍使用,還需要好幾年。

未來的研究會利用患者來做測驗,類型包括慢性的胰腺癌患者、第I期跟癌前病灶,來看感應器會不會誤診,以及跟相關的學會研究有無出入。目前的研究結果看起來非常好,它既便宜又快速。不過在研究尚未全數完成,我們都不能對大眾打包票。這是對抗胰腺癌的曙光,我非常期待能繼續我的研究。

Q:你未來有什麼計劃?學校方面會選擇跳級嗎?

A:我喜歡跟我同齡的人相處,因為我實在不覺得我能夠跟21歲的人談話,或跟他們有什麼共通點–除非我們講到科學。我會把高中讀完,接著應該會就進大學、研究所,跟一般美國學生並無不同。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2/07/12/detecting-pancreatic-cancer-early-qa-with-15-year-old-jack-andraka/

撰稿:Raquel

你今天愛地球了嗎?

$
0
0

想像你是擁有全世界的富翁,庭院中養了成千上萬種珍奇異獸、田野上種植數不盡的花草樹木、大片山林底下埋藏礦石珍寶,還有很多很多朋友和你一起生活。他們各個身懷絕技,有的會將採收下來的葡萄釀成酒,有的會用收割的大麥做成香噴噴的麵包,還有的會將羊毛織成溫暖的毯子,每個人各司其職,在廣闊無垠的土地上快樂生活。這富翁聽來是否有些似曾相識?是否就像我們的家──地球呢?想像你就是地球,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希望你的朋友們怎麼為你過生日?


啟動你的「愛地球.i 地球」計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都需仰賴地球提供的資源,食、衣、住、行,包羅萬象,取之於地球的太多,而給予它的卻少之又少,就趁「4/22世界地球日」的這一天好好思考,你願意用什麼方式感謝地球、向它表達你的愛?你可以下定決心每天用環保餐具、回收資源、節約用電、愛護動物、倡議環保、紀錄世界之美,或是日日在心裡表達對地球的感謝…這些都是簡單易行也耳熟能詳的好方法,只要身體力行,就是「愛地球.i 地球」的好計畫。或者你也可以參考其他人怎麼做!


攝影師齊柏林-用攝影帶你認識台灣

在電影《看見台灣》拍攝之際,齊柏林曾在 TEDxTaipei 分享透過高空攝影的影像,就像從上帝高高在上的角度,用不同視野帶我們窺探台灣難得一見的樣貌。他說:「我想送給大家『珍愛台灣』四個字,因為我們常常說要把愛台灣放在嘴巴上、放在心裡面。但是我要做一件事,就是讓大家先認識台灣。因為要認識台灣以後,才能夠關心台灣、愛護台灣。」除了賞心悅目的景色,還包含了讓人震撼、心痛不已的畫面,提醒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早已深深地傷害了台灣,而唯有透過這樣反差與赤裸的真實呈現,我們才能真正貼近土地,進而起身保護台灣。

Po-lin Chi 圖片來源: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無獨有偶,另一位透過鏡頭提醒我們世界之美的非凡人物是路易•史瓦茲博格 (Louie Schwartzberg) ,他藉由縮時與高速攝影帶我們看見無法以雙眼看清的世界變化,像是動作太快無法捕捉的畫面、太慢難以察覺的景致、體積太小無法辨視的影像。透過路易的鏡頭,我們得以一窺花開花謝、蜻蜓振翅與塵蹣在你身體上的模樣,大自然的美麗難以言喻,它就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去察覺,就能聚焦在最美的那一面。

Louie Schwartzberg 圖片取自 Moving Art by Louie Schwartzberg

飛快的生活讓我們總是匆忙地在各個目的地之間移動,通勤或等待時試著觀察周遭的人們,你會發現盯著手機螢幕的人們比比皆是!留連在網路世界之際,雙眼注視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時間是否早已不成比例?抬起頭來,觀察世界的美:身旁枝葉繁茂的老樹、綠地間的四葉幸運草、打盹的老爺爺、輕撫小貓的孩子…身旁景物稍縱即逝,在每個時空中與萬事萬物的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機緣,人們習慣追尋網路熱門景點,其實所有的美好畫面都是留心當下的人們用自己的雙眼找尋到世界最美的那一面。就像齊柏林與路易,用不同的角度發掘世界的美麗與哀愁,並將大自然的奧妙分享給同樣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讓我們也能目睹那奧妙的景色。齊柏林與路易選擇用攝影來珍愛地球。


自然寫作者吳明益-用文字為自然發聲

野地是支持吳明益寫作的最大動力,如卡爾維諾帶給他的啟示:「我們之所以書寫是為了讓未被書寫的世界透過我們得以表達。」要理解世界,我們可以親自走一遭,然而我們無法抵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此閱讀就成了我們心靈遠行、思緒潛入深山極地的絕佳方式,隨著文字帶著我們身歷其境。

然而高度開發的文明社會卻以驚人的速度破壞環境,讓地球上的自然寶藏逐漸滅絕。人類無法理解動物的語言,便自行授權為牠們決定生死;人類聽不見大地的心聲,就理所當然地忽視它的苦痛。

喜愛大自然的吳明益對文學也有高度的熱情,將他的兩項摯愛連在一起,以文字為自然發聲:「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針對那些獲了利卻大規模剝削自然的人事物,以文字提出永遠堅定的異議。」吳明益透過文字來傳達世界未知的一面、為自然挺身而出,用書寫自然來捍衛地球。


歌手莎拉.哈默(Sarah Harmer)-以歌曲保護家園

住在尼亞加拉大峽谷附近的歌手莎拉哈默是樂團歌手,在一趟遠行之後的返家途中,她驚覺自己的家鄉美得讓人難以置信,除此之外,那裡也是當地半數瀕危物種的棲息地。但是如此重要的地方卻面臨了困境,大企業為了採礦而要破壞境內的尼莫山。

Sarah Harmer 尼莫山,圖片取自 Protecting Escarpment Rural Land (PERL)

為了保護社區居民和許多物種的家園,莎拉寫了一首歌,並與樂團成員沿著山徑在駐紮的社區中演出,透過音樂告訴大家這片世代祖先和自己居住的環境多麼珍貴。他們一步一腳印地進行這項環保倡議長達七年之久,莎拉用歌聲感動共同生活的居民,促成了懸壁田野保護協會(Protecting Escarpment Rural Land, PERL),並讓政府禁止財團在此開採、動土,最後聯合國也在此設立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莎拉的努力獲得廣大迴響,一點小小的力量將每個人的心串連起來終能改變世界,她說:「我想鼓勵每個人運用自己創造性的想像力,看看世界各個地方、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看看那些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地方。寫一個故事、寫一首詩、開一個玩笑,拍一張照片,以共生的方式運用藝術,回饋那使你們富足的土地。

莎拉哈默受到文學啟發而感受到了藝術的力量,因此她選擇用自己的最喜愛的歌曲讓更多人察覺身旁大自然的珍貴,用歌聲來保護地球。

相關連結:莎拉創作的歌曲-Escarpment Blues


少年發明家波洋.斯勒特(Boyan Slat)-讓海洋為自己清垃圾

十八歲的波洋.斯勒特熱愛潛水,但是大海中的塑膠袋和沙灘上的塑膠碎片讓海洋不再純淨。你可能不知道,沙灘上的紅色塑膠較少是因為鳥類視紅色為食物,牠們常會不小心誤食,之後就開腸破肚。生活中充斥了許多不必要的塑膠製品,光是餅乾就可能有三到四層的包裝,這些對食物的過度「保護」加上垃圾隨地亂丟的結果就是:難以分解的塑膠製品隨著洋流在世界各地漂流!

針對環保,許多人都著重在「預防」,宣導環境教育,但是波洋認為在加強觀念的同時也應該清理垃圾。因此他發明了一種「海洋垃圾清運船」,隨著洋流帶動船體,加上太陽和海浪的能量,讓船不需要耗費能源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清垃圾!最驚人的是這種看似土法煉鋼、直接做清潔的方式,一天可為地球清運五十五個貨櫃的塑膠,而且回收這些東西還能帶來五億元的收入!

Boyan Slat 「海洋垃圾清運船」,圖片取自 THE OCEAN CLEANUP

波洋.斯勒特對大海的迷戀驅使他解決人類幾乎放棄的海洋污染,他以科技發明來拯救地球。


「愛地球.i 地球」就從今天看始!

在每個人眼中,世界上最美的地方都是不同景致,就像齊柏林的台灣、路易的花朵、吳明益的蝴蝶、波洋的大海與莎拉的尼莫山,你的心底也有一塊人間淨土,世界上七十億人口的心中也有七十億張美麗景象,無論你心目中最美的地方在哪裡,要記得那都是在我們的家園地球上,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找出你的方式,每天實踐一件事,來表達你對地球的愛。啟動你的「愛地球.i 地球」計畫,就從今天開始!


相關資訊:

齊柏林:台灣空拍家園

Louie Schwartzberg:大自然不為人知的奧秘

吳明益:扎根大地的文學

Boyan Slat:讓海洋為自己清垃圾

Sarah Harmer:以藝術保護土地


撰稿:Marssi

Apple教我們的一堂品牌心法課!

$
0
0

我們身邊有許多朋友是Apple的品牌忠誠者,從iPhone、MAC、iPad到iPod,缺一不可,即便其他知名廠牌一樣能夠提供功能優異的商品,他們仍然堅持使用Apple的產品,因為Apple不只象徵著高品質設計的產品,更傳達出深植人心的品牌理念-think differently。


黃金法則的圓

Simon Sinek

Simon Sinek認為,世界上所有成功的領導者或是品牌,都具備一項特質:他們思考、行動和傳達的方式都遵循同一法則。Simon Sinek將此法則稱作「黃金法則」,從裡到外的三個階層,分別是why、how以及what;why代表領導者或品牌的理念和目標,how是執行理念的方法與過程,what則代表最終呈現出的產品以及領導風格。各個產業中成功的領導者和品牌,都是以核心理念(why)為出發點,向外依照how、what的順序思考,但是人們卻往往顛倒此順序。

舉例來說,Apple的行銷做得非常出色,從核心的why出發,他們的品牌理念是創新思考、帶給消費者卓越的使用經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設計出簡約精緻的產品外型、人性化的使用者介面,最後才推出特定的產品。Simon Sinek強調,消費者購買的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你推出此商品的核心理念,這就是消費者願意購買Apple全系列商品的原因。


如何打動消費者的心

神奇的是,我們可以將「黃金法則」應用在消費者的大腦。大腦最外層為新皮質,負責分析、理性與語言,大腦內層則為邊緣系統,負責感受、人類行為、行為決策。由此可知,當品牌從what而非why開始思考、不斷行銷其產品特色時,只能刺激到消費者的大腦外層,新皮質會根據產品功能進行理性思考,卻不一定會購買,這是因為消費者負責購買行為決策的大腦內層沒有受到刺激,品牌並沒有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如果要真正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應該直接傳達明確、迷人的商品理念,讓消費者的大腦內層能夠知覺產品價值、進而做出購買行為。

另一個例子是,在市場上頗具口碑的TiVo公司曾推出了一種新產品,強調可以「將電視節目倒帶或暫停、略過電視廣告、紀錄使用者觀看偏好」的強大功能,然而,此產品卻終告失敗,因為TiVo違反了「黃金法則」由內向外的思考方式,如果當時TiVo將廣告訴求定為:「如果你是希望完全掌握自己生活每個面向的人,我們的產品為你而生。我們的產品具有以下功能……」那麼,當時這個產品可能會成功。記得,消費者購買的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你推出此商品的核心理念,即便有再多五花八門的產品功能,如果無法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為什麼」需要這個產品,任何產品形式都無法為品牌增加價值。


理念為成功之本

如果企業一味推銷產品所具備的多項功能,產品背後卻沒有強大的產品理念,消費者的需求可能無法被激發,也就不會購買,更不會對品牌產生忠誠度。此外,企業不應該只針對具有需求的消費者,必須向認同其產品理念的消費者推銷商品,因為他們是最具備購買潛力的族群;同時,在人才管理方面,企業也必須招募認同品牌價值的員工,如果員工只是為了賺取工資,並無法真正投入於工作,公司的流動率會變高,由此可見,是否具備能被認同的理念是一個組織或品牌的成敗關鍵。

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爭方法,以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然而,他並不是當時唯一的民權運動者,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向大眾深刻描繪了他所堅信的平等社會,而不是細數美國社會需要改變的陋習,於是有二十五萬人擁抱著同樣的信念,來到林肯紀念堂前聆聽〈我有一個夢〉的演講。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將他的理念正向積極地傳達出去,當別人認同其理念時,便能得到強大的支持力量;一個成功的品牌,必須先謹慎構思產品理念,再專注於設計產品,最後才推出產品。讓我們試著在生活中實踐「黃金法則」吧!


撰稿:Sophina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獅子山男孩的照明計畫

$
0
0

「有時候,我會想上帝是否會原諒我們的自相殘殺,但是,後來我才發現,上帝很久以前就遺棄了這裡……。」你對西非獅子山共和國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電影《血鑽石》這段令人心碎的真實口白?


電力是否能照亮獅子山的未來?

獅子山共和國在1990年代,經歷了長達十一年的內戰,戰爭終止後,人民重拾希望,邁向復國之路。先不論該如何撫平戰爭所帶來的心理傷痛,依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獲得生理上的滿足,是實現個人理想的基礎,因此,建立國內完善的基礎建設,是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的首要目標。

在基礎電力方面,位於國土中央的本布納水壩,是萬眾矚目的大規模建案。這座水壩在1975年已完工七成,但長時間的內戰使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戰後修建至2010年,本布納水壩已能提供50兆瓦的電量,但此額度只能讓首都Freetown人口中的7%有電可用。近日,新興非洲基礎建設基金(EAIF)已確定會投注資金及技術,致力於提高本布納水壩的供電力。

然而,一個國家的電力缺乏問題,並不是單靠一座水壩就能徹底解決的。

Kelvin Doe 圖片來源:THNKR

獅子山共和國的電網系統,年久失修,破損的電線和老舊的變電站無法承受新的渦輪機所帶來的龐大電量。若要讓全國人民皆有電可用,政府勢必得重新配置、更新電網系統,也是一項浩大工程。另外,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去年公布的全球貪腐趨勢指數,獅子山共和國位居第一名,多筆協助電力發展的外來資金,能否被確實運用,還有待觀察。

然而,就在電力供應的問題陷入泥淖時,小小發明家Kelvin Doe從獅子山的一隅探出頭來,為晦暗的國家未來,帶來一道令人驚嘆的曙光。


黑夜降臨,代表黎明將至

Kelvin Doe 圖片來源:THNKR

Kelvin Doe來自獅子山共和國的首都Freetown,從小就對機器設備情有獨鍾,在11歲時即嶄露不可小覷的創造力,由於無法負擔新零件的價格,他總在回家途中的垃圾堆裡,尋找仍可使用的廢棄電子零件,「找到零件後,我會在晚上七點去睡覺,半夜再爬起來,把客廳變成堆滿破爛零件的遊樂場。」不論母親如何催促他上床睡覺,他還是堅持要用這些舊零件變出新產品。

垃圾堆裡的廢棄零件能組成什麼?誰也沒料到,Kelvin竟拼湊出一台混音器、擴音器和一組麥克風接收器,這些機器恰巧能組成一套音樂裝置,接下來的整整三年,他日以繼夜地在突破與失敗中來回,最終完成了自己專屬的廣播電台,從那一刻起,Kelvin不再只是窩在家裡組裝機器的小男孩,而是城市裡鼎鼎有名的電台主持人──”DJ Focus”。

Kelvin Doe 圖片來源:THNKR

「還不快起立!整個城市裡最厲害、最熱門、最有名的DJ來了!噢寶貝,他正在創造歷史,是我們的國家之光!他打破你的想像,是大家最崇拜的DJ──我是DJ-man Focus。」在廣播節目中的Kelvin,聲音宏亮、氣勢高昂地介紹獅子山共和國的音樂,開闊人民的視野,同時也傳播了快樂的種子。


遠赴紐約 探索未知

Kelvin Doe 圖片來源:THNKR

當時,同為獅子山人的麻省理工博士生David Sengeh,在暑假回到故鄉,舉辦了一場夏季創新營隊,旨在激發孩子們思考如何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Kelvin和他的夥伴在活動中展示了他們的廣播系統,令David的雙眼為之一亮。

Kelvin Doe 圖片來源:THNKR

不久後,Kelvin受邀至麻省理工學院,成為《實踐者參訪計畫》 (Visiting Practitioner’s Program)中最年輕的一員,進行為期三週的實做參訪活動。他把握時間,在全球最著名的理工學院中,盡力學習更多的技術與知識。


讓世界看見獅子山 將力量帶回家鄉

2012年,THNKR影片平台將這段故事拍攝成10分鐘的短片,點閱次數在短期內就超過四百萬次(目前即將突破七百萬次),Kelvin在TEDxTeen的演講上靦腆笑著說:「他們跟我說,這比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的影片觀看人數還多!」

站上TEDxTeen舞台的Kelvin,聲音仍帶有幾分稚氣,他告訴所有人:「在我的國家,電力十分不足,一個月裡只有一個禮拜有電,其餘的日子都要在黑暗中度過。為了要點亮家鄉,我做出了電池;為了要完成廣播電台,我自創出發電機。

他幼小的身軀,滿載著無限力量。他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夠了解,創意經常來自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千萬不要侷限自己的眼界,而錯失機會來幫助更多具有天分及熱情的孩子。Kelvin後來回到他最熱愛的家鄉,將在美國的所學,應用於最新的電力研究項目--風車發電。

Crowdrise是提供Kelvin發展經費的非營利組織,內部人員表示:「我們不希望Kelvin成為特殊的優秀案例,我們希望大眾能夠協助更多和Kelvin一樣的孩子,讓這些孩子的背後有強大的支柱,能放心地施展自己的力量。」此平台還有許多懷抱計畫但未能付諸實際的孩童,不論是給予關心或實際資助,都是鼓勵他們的好方法。

飽經內戰摧殘的獅子山共和國,正以你無法想像的蓬勃生命力,從滿地血腥中,奮力地站起。我們或許不能分擔那份難以抹滅的傷痛,卻可以盡一己之力,讓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再朝公平邁進一小步。


撰稿:Maureen Wang

胡迪是數學算出來的?

$
0
0

寓意深遠的故事情節,加上新穎的動畫效果,皮克斯動畫廣受全球的大小朋友歡迎。你一定沒想過,皮克斯竟是利用數學,來創造這些動畫角色以及觀眾的觀看經驗!皮克斯研究團隊的領導人Tony DeRose,將解密胡迪和其他廣受觀眾喜愛的角色,究竟是如何透過算數、三角函數跟幾何而誕生!


除了影片中的說明外,TED還特別採訪DeRose,了解DeRose他自己是如何從組裝火箭模型,到最後成了讓皮克斯動畫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最大推手。

Q:是什麼事情讓你從小就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

A:我打娘胎起就熱愛科學,不過我真正開始對數學感興趣,應該是在我七年級(國一)的時候。我那時候開始組裝模型火箭,當時的自然老師Belknap,教我如何用三角函數計算火箭可以飛多高。我覺得光靠在紙上寫寫算式,就可以知道這種事情,簡直是魔法。自此,我便迷上數學。

Q:你是怎樣進入到皮克斯的?

A:進到皮克斯前,我在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擔任資工系的終身職教授,並研究電腦圖形圖像(computer graphics,CG)。那時候研究CG 的人還很少,所以這個領域的人都互相認識。皮克斯的總裁Ed Catmull也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都有保持聯絡。

皮克斯正在製作《玩具總動員》時,Catmull和我就開始談論我到皮克斯工作的可能性。這個工作,將讓我能夠應用CG技術來創造精彩的動畫,實在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我沒有多想,就離開華盛頓大學並加入皮克斯團隊。我爸媽都認為我瘋了,不過他們還是相信我的決定。

Q:你最喜歡哪個你做過的動畫角色?

A:動畫短片《棋局》裡的基理先生(Geri),他是我第一個參與的角色,而且得到了奧斯卡獎。他甚至《玩具總動員2》裡還有輒上一角,是玩具清潔工!

Q:對於那些想要用數學製作電影的人,有什麼樣的建議嗎?

A:盡可能多學數學,尤其是應用數學。我們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是歐基理得幾何學、仿射幾何學、三角函數、線性代數、微積分跟數值分析。我們無法確切告訴你,哪些數學在未來會派得上用場,所以我們仰賴的是下一個世代的人來告訴我們答案。

Q:你最喜歡工作中的哪部分? A:我喜歡學習新事物!學習已知的東西當然好玩,但是我最喜歡的是解決從未被解開的問題。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4/05/03/the-math-behind-the-movies-an-interview-with-tony-derose-of-pixar/

撰稿:Raquel

賈伯斯教我的十二堂課

$
0
0

你可能不知道,讓蘋果產品如此迷人的推手,除了廣為人知的賈伯斯之外,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幕後功臣,他也是世上少數兩度在賈伯斯手下工作還能倖存於世的英雄。這位傳奇人物即是曾任蘋果「產品傳教士」的蓋伊.川崎(Guy Kawasaki),他憑藉著對蘋果的熱愛與技術專業讓蘋果得以風靡全球。

蓋伊在自行創業後重返蘋果旗下,對他來說心目中的VIP人物只有三人,而賈伯斯正是其中一人,可想而知賈伯斯的魔力難以抵擋。貼近賈伯斯的職場讓他能近距離觀察、學習這位影響世界極大的執行長,而這十二堂課即是他最大的收獲。

1. 專家大多都很無知

碰到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問專家,因為他們懂最多,聽他們的準沒錯。但蓋伊提醒你:專家常被事實所侷限,還會嘲笑人們做無謂的蠢事。然而蠢事常是創新的開始,甚至能改變世界。在電腦尚未普及前,IBM的執行長湯瑪斯.華生曾說:「全球的電腦市場需求大概有五台。」若你有個妙點子,專家卻澆了你一桶冷水,不妨想想也許那正是顛覆世界的絕佳機會。

2. 顧客不會告訴你他們需要什麼

顧客常就產品現有的服務提供建議,像是「好一點、快一點、便宜一點」,然而針對現況的改善並不能帶來真正開創性的改變,你只是把事情做得更好一點,依然在同樣的問題上打轉,而不是做不一樣的事。你應該運用自己的熱情、遠見,開創新的視野

3. 跳脫框架、不斷創新

要做影響世界的大事,並非堅守著手上已完成的這件事,而是跳上另一個階段,用不同的觀點做更大的改變。退後一步看你能為顧客帶來什麼幫助,而不只是著眼在公司要如何成長。

ice 冰塊業從1.0版用動物人力在冬天採冰運送;到2.0版有了冰塊公司,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從冰工廠買冰;為世界帶來極大改變的3.0版即是冰箱的發明,人們在家就可以擁有專屬的冰工廠。 (圖片摘自Lessons of Steve Jobs: Guy Kawasaki at TEDxUCSD

若你想要改變世界就要跳脫框架、不斷創新。

4. 最大的挑戰激發出人類的最佳潛能

許多傑出人才會成功都是樂於不斷接受挑戰,簡單的事容易淪為例行公事,當任務艱難時,往往能激發人類潛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就如同蘋果員工總是面臨極大的挑戰,但也因為如此,他們能處在人生事業的頂峰。

5. 設計很重要

「價格決定一切」曾是許多商場競爭者的首要信念,就連顧客消費時都常選擇低價的商品。但市場已漸漸轉向,現在許多人重視更好的使用經驗而願意接受較高的價格。設計很重要,因為你值得美好的事物。

6. 做簡報要用很大的圖表和字體

做簡報時最怕沒人聽,但是當講者的投影片上布滿了字,聽眾就會忍不住閱讀,甚至抄寫,而且還可能讓自己照著投影片唸!若你想有個成功的簡報,讓觀眾的注意力拉回你身上,就該學習賈伯斯使用大字和大圖,拋棄用 8 號字級布滿投影片的長篇大論。

7. 改變主意是智慧的象徵

別害怕承認過去犯下的錯誤,勇於改變、顛覆思維能讓你能做得更廣。

8. 價值不等於價格

價值包含了許多重要特質,商品提供的功能越多、品質越好,價格卻往往並非最低。但是當你想提供最好的服務時,就該著眼在讓價值提升,才能做出市場區隔,無需和市場打價格戰。

9. A 咖雇用 A+ 咖當員工

永遠雇用頂尖的員工,不要害怕員工比你強,如果你害怕被員工打敗而用了差了一點的員工,那他也可能因為對自己不信任而用再差一點的人,結果公司到頭來只有最上位者最厲害,許多事就得親力親為,而無法讓你的心思投注在領導人該做的事上。

10. 真正的執行長也可以做示範

要說服顧客自己的產品最棒,就該交給最深入了解這項產品的人去做,這樣的重責大任不該交給手下任何一位專才,交給全面了解的執行長才最有說服力。

11. 真正的企業家會讓產品上市

如果你有了創新思維,設計出革新商品,無需擔憂它還不夠完美,重要的是你已打破框架,就該讓產品進入市場了。

12. 行銷即是找出獨特的價值

要讓自己成為獨特又有價值的人,才能引領風潮。

12 獨特(Unique)與價值(Value)矩陣:永遠要做右上角的人、創造右上角的商品,高價值、最獨特,你就會是最有競爭力的人。 (圖片摘自Lessons of Steve Jobs: Guy Kawasaki at TEDxUCSD

有些事需要先相信了才能被看見 人們常說:「眼見為憑」,但在生活中,有許多事要先相信了才能被看見,你要在別人看見之前就相信自己做得到,如此一來別人才會看得見。要先相信自己的夢想,才能讓它有實現的可能。學習賈伯斯傳遞的精神,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的力量,你才能夠改變世界。


撰稿:Marssi

母愛是反核路上最堅定的力量

$
0
0

把好的留給孩子,把不好的留給自己,這就是媽媽;把不好的留給後代,把好的留給自己,這就是核電廠。」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公益廣告的簡短台詞,深遠地傳達出堅定的力量。

陳藹玲女士是媽媽監督核電廠的發起人,身為四個孩子的媽媽,她和許多母親一樣都關心小孩的健康與未來,但她同時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身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的太太。


為了全台灣的孩子站出來

全身上下散發高雅的氣質,陳藹玲與人們印象中的豪門相差不遠,然而,她卻認為自己只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母親,單純懷抱著守護孩子安全的信念,她不畏財團背景的牽絆,勇敢踏出舒適圈、站出來與社會對話。

其實,核電議題一直存在著,但由於政府與民間始終沒有一個理性的對話平台,核電因此被標籤化、政治化,許多人只好消極地假裝看不到它。曾經,她也像多數人一樣想要逃避這敏感的議題,直到好友蔡康永憂心忡忡地向她說:「我們正活在一萬顆原子彈頭上。」她決定要為孩子站出來,不只為了她的四個孩子,更為了全台灣的孩子。

雖然陳藹玲的立場一路上遭受不少非議,也因為名門的身分而被媒體放大檢視,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堅持。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訴求為「台電應公開所有真實狀況與數據、成立與公民之對話平台」、「凡有危險疑慮之核電廠皆不應運作」、「檢討並研擬新的能源政策」,並舉辦「拒絕危險核電」的簡訊聯署、邀請歌手藝人合唱反核歌曲「孩子的天空」 ,最重要的是,將核能專家意見、國際核能新聞的資訊都整合到網路平台上,試圖解決政府與人民資訊不對等的問題,並建立雙方溝通的基礎。


溫柔堅定的力量才能致遠

近年來,從大埔事件、華隆案、太陽花學運到反核運動,台灣的社運風潮漸興,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或許沒有受到多數媒體的關注,但她們始終在為台灣社會默默耕耘付出;如同孩子需要母愛的關懷和滋養,台灣確實需要如此溫柔、理性的溫暖力量,才能真正蛻變成一個接納多元意見的社會。

陳藹玲除了創辦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之外,也擔任富邦文教基金會的執行董事,致力於提升青少年的媒體素養,希望培養小孩關心公共事務的習慣,教導小孩如何取得、解讀與思辨媒體資訊,並勇於發聲、引領社會的進步。


母親與新生命的對話

你以為豪門的家庭生活就美滿如童話故事嗎?陳藹玲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勇敢的生命。陳藹玲在懷第四個小孩時,孩子被醫生診斷出腦部發育不全,她陷入是否要放棄胎兒的兩難,蔡家更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她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心理壓力。面對別人的質疑:「如果不健康的孩子生下來會活得很痛苦,妳還能因為『愛』就自私地將他生下來嗎?」

雖然面對生命的未知,陳藹玲最後仍忠於自己的內心將孩子生下來,她沒辦法割捨一個期待降臨世界的小生命,決定奉獻自己的一生、不計一切代價來撫養孩子長大。她的愛與勇氣,讓當初脆弱的小生命,現在長大成為19歲健康、開朗的大男孩。

陳藹玲勇於跳脫豪門光環的束縛,鼓勵小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遵循「平凡教養學」的教育方式。雖然家庭經濟優渥,但她並沒有讓小孩讀高級的私立學校,也不會以自己的高學歷苛求小孩的成績表現。教育小孩對她而言,就像在播種一樣,只要以「自信與愛」灌溉,慢慢等待、不需施加壓力,孩子終究會茁壯而盛開獨一無二的花朵。


把好的留給孩子,把不好的留給自己

陳藹玲用不同的角色愛著她的孩子們,身為一位母親,她為孩子抵擋外界對於名門過多的注目;身為一位反核的女性勇者,她是提倡青少年媒體素養的行動家。

由於世代間接收資訊的方式不同,理解的價值觀也隨著時代改變而有所分歧,有時候難免會發生與母親溝通不良的問題,我們應該要靜下心來,溫柔而理性地與母親溝通。

「把好的留給孩子,把不好的留給自己」是全天下母親的寫照,每位母親的教育方式或許不同,但一樣都是出自於對孩子無盡的愛與掛心。試著想像母親在撫養我們長大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挫折和生命的挑戰,我們便能懂得母愛之偉大,進而發現我們的回饋過於渺小。母親節即將來臨,讓我們一起感念母親的付出、大聲說出「媽媽,我愛您!」。


相關影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公益廣告

撰稿:Sophina

為什麼我們總是做錯決定?

$
0
0

我們每天都要做無數個決定,有些事情不需多做思考就能立即應變,有些事情卻讓我們在面臨要做哪一項決定時傷透腦筋,但最惱人的還是「為什麼總是做錯決定?」心理學家 Dan Gilbert 告訴你原因。


如何做決定?

許多人都希望能擁有哆啦A夢的時光機,飛到未來看看事情的變化,回來之後就能輕鬆做決定。可惜我們沒有時光機,卻還是很需要幫忙做決定的好方法。1738 年時,博學多聞的 Daniel Bernoulli 針對該怎麼做決定提出了獨到見解:

預期得到的利益 = 成功的機率 × 成功的價值

公式有點難以理解,你可以參考這個例子:

有一種擲硬幣遊戲要花費 4 元參加,擲了正面可以獲得 10 元,要不要玩?

以算式來解:0.5(機率)× 10 元(價值)= 5 元(利益)

利益大於成本,因此可以輕易選擇決定玩遊戲。然而我們都知道,生活中並非每件事都這麼簡單明瞭。做決定就像經濟學家所說,我們都希望能得到最佳利益,然而即使知道了這個算式,我們卻還是常做錯決定,Dan Gilbert 說,做錯決定的原因就出在錯估了成功的機率與價值。


錯估機率:媒體與經驗影響你對事物的認知

我們錯估成功的機率是因為「大腦回憶事物的速度,會影響你對事物出現機率的感覺。」意即某件事物越早進入我們的腦海中,我們就會以為它出現的可能性越大。

1

舉例來說,在預估因為颱風、煙火、氣喘和溺水而死亡的人數時,人們預估死於颱風的人數整整高出了 6 倍,煙火更高達 26 倍,而氣喘和溺水則低估了大約 4 倍之多。事實和印象差異如此大的原因是:在新聞中罕見的事較常被報導,而死於颱風和煙火的機率小,只要一發生,訊息就會充斥各大媒體版面,進一步讓你有這種事很常發生的錯覺。因此媒體會影響你的認知,讓你錯估了事物發生的機率。

還有一項我們在生活中常見需要估算機率的例子,那就是「樂透」。經濟學家說,買樂透就等於你把錢直接沖到馬桶裡一樣,終將一去不復返。但仍有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樂透,那是因為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人中大獎,卻少見未得獎的人。彩券行告訴你的總是有多少人中了獎,從不會告訴你有多少人沒中獎。如果看到沒中獎的成千上萬人在新聞上一一發表感言,想必就會大幅減少人們購買樂透的慾望。


錯估價值:「比較」改變了事物的價值

當一項事物帶給你越多快樂和收穫,它的價值自然就會越高。但人們常不自覺地將快樂和收穫擺一旁,而用「比較」來定義事物的價值。

想像這個情境:有 10 張彩券,每張 1 元,中獎者會獲得 20 元。

情境一:其中 9 張賣給了 9 個人,你會買剩下的那一張嗎? 2-1

情境二:其中 9 張賣給同一個人,你會買剩下的那一張嗎? 2-2

大多數人在情境一會購買彩券,在情境二就不買了。在這兩種情況下,你的預期價值都是 2 元【0.1(機率)×20(價值)=2 元】,但是在和其他購買人比較的情況下,就會讓你不自覺地做了不同的選擇。

還有一種大家很常碰到的情況是在購買旅行套票時:

情境一:原價 2,000 元的夏威夷套票,促銷價是 1,600 元,你會買嗎?

情境二:原價 2,000 元的夏威夷套票,現在只賣 700 元,但在你考慮好要出手時價格已調為 1,500 元,你會買嗎?

大多數人在面對情境一時都會同意購買,但是在情境二時卻會打退堂鼓,因為在情境二時比較的基準已不是原價 2,000 元,而是之前 700 元的優惠價格,即使最後的金額 1,500 元仍低於情境一的 1,600 元,許多人還是會因為覺得虧到了而不買。

「比較的基準」容易讓人做出非理性的決定,人們往往習慣跟過去的經驗做比較,而錯過了真正能獲得的價值。


對未來的想像影響決定

對未來的想像也會改變你做決定,假設你有機會獲得獎金:

情境一:這個月給你 50 元,或是下個月給你 60 元,你會選哪一個?

情境二:12 個月後給你 50 元,或是 13 個月後給你 60 元,你會選哪一個?

3

結果顯示,當事情近在眼前時,人們總傾向馬上得到而不願以等待來獲得 10 元的增值;但事情若是發生在未來的情況下,人們就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反正已經等了 12 個月,再多等一個月就能多 10 元,感覺起來差別不大。同樣間隔 30 天的情況下,如同柏拉圖所說:「空間影響大小,而時間影響了價值。」未來是一種遙遠又模糊的想像,時間減緩了迫切得到價值的渴望,因而有了不同的決定。


思考如何對人類未來做出最佳決定

Dan Gilbert 認為 Daniel Bernoulli 所分享的公式讓我們學會如何做出最佳決定,為人類帶來了莫大的助益。但聰明的人類也會受到過去的經驗、錯誤的比較,以及時間的差異…等因素影響價值評估,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最後,Dan Gilbert 也提出了十分重要的省思,那就是在歷史洪流中,人類已進化成為能掌握自我生命的物種,因此讓我們陷入末日危機的不再是環境變化所引起的物種滅絕,而是我們的智慧低估了對未來痛苦的想像,高估了眼前的快樂。了解做錯誤決定的原因,除了運用在生活上,也該進一步思考你做的決定對人類的未來而言,是否是錯誤的決定?你是否正把現在的快樂,建築在未來的痛苦之上?


撰稿:Marssi

蜜蜂消失和我有什麼關係?

$
0
0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活不過四年。」

生活中有了提神用的咖啡、搭配鬆餅的蜂蜜和點綴生活環境的美麗花朵能讓我們的心情愉悅,少了這些之後,生活似乎只是有點不方便。但還有另一個潛在且正在發生的危機是,我們可能面臨全球糧食大量短缺、食物價格上揚、陷入飢荒…等恐怖未來,聽起來就像是世界末日的前哨站,而造成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蜜蜂消失了!

marla_spivak-3      有蜜蜂的生活            沒蜜蜂的生活

蜜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沒有了蜜蜂,當你準備採買晚餐要煮的菜時會發現,超市裡沒有半樣青菜、只有三兩樣水果、連水果酒架上也都空無一物,因為在我們吃的食物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作物需要仰賴蜜蜂授粉才能存活。這樣的景況並不遙遠,近年來,世界各地的養蜂人陸續發現蜜蜂大量失蹤的情形,這種情形稱為「蜂群崩潰症候群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


蜜蜂消失的原因

專門研究蜜蜂行為的學者瑪麗亞.斯皮瓦克 (Marla Spivak) 說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全美蜜蜂的數量已減少一半以上,但是全世界需要蜜蜂授粉的穀物卻成長了三倍。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蜜蜂憑空消失?

1.化學肥料讓蜜蜂營養不良:我們的耕種方式改變了,傳統耕作中的覆蓋作物,像是三葉草與苜蓿能將氮固定在土壤中,而這兩種作物對蜜蜂來說是十分營養的作物。然而在工業化的當代,人們不再使用覆蓋作物,而改用大量的化肥來促進食物生長。進而使蜜蜂缺乏覆蓋作物來維持生命。

marla_spivak-4

2.除草劑殺了蜜蜂的食物:為了大量生產單一作物供世界不斷倍數增長的人口食用,現代耕種方式常會使用除草劑殺死許多開花的雜草,而蜜蜂需仰賴這些開花植物才能生存。

marla_spivak-5

3.農藥讓蜜蜂回不了家**:研究顯示,蜜蜂帶回家的一批花粉中,包含了至少六種的農藥,當中還有毒性極強的類尼古丁 (neonics),當蜜蜂從作物中攝取大量的毒素,就會抽搐而死。毒性較低的農藥則會讓蜜蜂暈頭轉向,找不到回家的路,而無法將花粉帶回巢中給幼蜂食用。

4.寄生蟲與病害肆虐:蜂蟎是蜜蜂的頭號公敵,牠會危害蜜蜂的免疫系統,並且傳染病毒,阻礙蜜蜂生長,減少蜜蜂的壽命。


讓機器蜜蜂掌控我們的未來?

在面臨蜜蜂不斷倍數減少的情況下,如果我們無法讓蜜蜂永存於世,也許未來只能仰賴科學家發明的機器蜜蜂 (robot bee) 了。綠色和平組織推出一部短片《新蜜蜂》,新一代的蜜蜂能以太陽能充電,並且透過電子操控,讓蜜蜂能準確在作物上授粉,提高產量,成本低、效率高,還能在面臨威脅時自行釋放毒藥來抵抗敵人。然而,機器蜜蜂終究不是真正的蜜蜂,除了完成為植物授粉任務,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隱憂。


拯救蜜蜂簡單兩步驟

在依靠機器蜜蜂掌控我們的作物之前,我們還來得及改變現況,瑪麗亞提供了你我都可以做到的簡單方式,讓你也能救蜜蜂一命:

1.種植有益蜜蜂的植物:選擇種植在地的農作物,在家中庭院、陽台栽種花草;鼓吹公共空間撥出種植區域,並且增添植物多樣性,避免單一植物。如此一來不僅能美化週遭環境,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花朵,還能提供蜜蜂、鳥類、蝴蝶等各種野生動物更友善的生存空間。

2.不使用農藥:臺灣是亞洲地區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作物篩檢農藥殘留量超標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可見我們每日攝取食物除了獲得營養外,一個不小心也會吃進許多農藥。減少、捨棄農藥,讓作物自然生長,恢復覆蓋作物來提昇土壤的肥沃度,除了能讓作物得到自然養分,也能讓蜜蜂從中獲取所需。

只要每個人的一點點力量,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你願意為蜜蜂也為自己打造友善的美好環境嗎?就從種花開始吧!


撰稿:Marssi

批評別人?原來我們討厭的是自己

$
0
0

我們常常頭頭是道地批評別人,但是否想過,為什麼我們總是能如此一針見血?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太熟悉了?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真正討厭的是自己?

以[《我可能不會愛你》拿下金鐘獎最佳編劇的徐譽庭,在TEDxTaipeiWomen和我們分享身為編劇的故事。編劇經常會就地取材,將身邊朋友們的特色寫進劇本裡,當然這些特色也包含了缺點。然而有一次,當她的朋友們開始討論起這齣劇時,她意外地發現,這些人批判的竟然不是其他人,而是劇本中的自己。

同樣的,身為觀眾的我們,對於劇中角色的缺點感到不自在或反感的時候,或許就是因為這些缺點在我們身上似曾相識。也就是說,我們常常不經意討厭自己的某些部分,卻又逃避面對這些缺點。


克服厭惡自己,我們必須和自己「聊一聊」

我們常常和家人、朋友聊一聊,卻很少和自己聊一聊,也因此我們常常在討厭自己而不自覺,而不自覺地討厭自己導致我們總是花很多時間在隱藏自己的不完美,卻沒有真正花時間欣賞自己的美。人生並不完美,但正因為這些不完美使我們與眾不同,若過於追求完美,似乎只會讓自己距離完美越來越遙遠。

「生活並不完美,但不代表它不美。」《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說到。 「我並不完美,但我有我美的地方。」徐譽庭最後說到。


脆弱的力量

我們身處在一個充斥著「脆弱」的世界,做一件不保證成功的事、先向喜歡的人說出「我愛你」、在乳房X光檢查後等待醫生回電等等。當我們害怕面對這些脆弱時,我們常常會選擇麻痹它們,但情感是一體的,人無法選擇只麻痺一種情緒,因此我們同時也麻痹了生活中所有的喜悅、感激和快樂。

害怕脆弱使我們總是將那些不確定的事變成確定的事,像是宗教已逐漸從神秘的信仰變得似乎確有其事,政治溝通更從雙向對話轉變成單方面的責怪。為了要確定所有事情的對錯,人們只好不斷地責怪他人,然而卻忘了,責怪其實就是釋放痛苦與不安的方式。

坦蕩地接受脆弱,相信脆弱會讓自己美麗。當我們願意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時,同時也獲得了「脆弱的力量」。


從滿地破碎的自我中站起

小時候的我們總以為,等到長大以後,我們就會變得很堅強、就不會再感到脆弱了。曾經以為成長是越來越堅強,但後來才發現,成長其實是個接納脆弱的過程,因為活著就是脆弱的。

國際知名的人際關係專家Barbara De Angelis在《愛是一切的答案》書中描寫人生中的不完美──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把一生當中大部份的時光用來蒐集我認為美麗的盤子,然後一起轉動。當然,我失敗了,因為生命的目的有一部分就是要這些盤子掉下去,好讓我們凝視滿地破碎的自我。

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這樣的自我,誠實地面對生活中各種狀況,並勇於承認自己的傷痛和缺失。最重要的是,要隨著走出的每一步而更加敬重自己。雖然不完美,但卻是真實的美。


撰稿:黃曼


IKEA的永續課題

$
0
0

Steve Howard 將畢生投入於永續發展的議題,這也是為什麼他會出任IKEA集團的環境永續營運長。他表示,IKEA投入永續發展,是因為三個數字。

首先是「3」,到2030年,會有3千萬的人脫離貧困,晉身為中產階級,成為消費者;再來是「6」,未來全球暖化,地球平均溫度將上升攝氏6度,雖然目前全球平均溫度尚未上升超過攝氏1度;第三個是「12」,兩個世代前,世界上超過百萬人的城市只有12座,而現在已經有超過500座城市擁有百萬以上的人口。因此,Howard強調:「永續發展已經從『做了很好』的議題,變成『非做不可』的議題了。」

世界上很多人都非常關注永續發展,但大家仍多半習慣使用對地球造成破壞的產品。最好的例子就是昂貴卻難以回收的衛生紙。Howard呼籲各大公司能夠專注於開發便宜又符合永續發展的產品。

LED燈泡所需的電力,比白熾燈泡少了85%,IKEA為此正致力於研發LED燈泡,並承諾在2016年前,達到全店只提供LED燈泡的情況。Howard表 示:「LED是僅次於日光最好的照明,且LED燈泡可以使用長達20年。」

此外,IKEA也著眼於材料、原料上,包括家具產品的原料,還有IKEA自助餐的食材。IKEA計劃在2015年前,全面使用優質棉花(Better Cotton)。優質的棉花,指的是用更少的水、化學肥料跟農藥種植出的棉花。IKEA也同時致力於推廣責任森林(Responsible Forestry),目前已經有3千5百萬公頃的森林得到認證。

IKEA在全球擁有共300家店面,他們希望藉由三十萬片太陽能板跟風力發電場,在不久後的未來,能夠達成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Howard說:「IKEA預定在2020年前,產出比我們自己所需還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不只對永續發展有好處,也能帶給財務部裨益。」

除了呼籲各大公司關注永續發展外,Howard也期勉大眾成為具有鑑別力的消費者。他說:「請花點心力尋找關注永續發展的公司,用你的消費,作為有力的支持;讓有助於永續的產品,成為人人負擔得起的日常品,而非少數人的奢侈品。」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3/06/11/ikeas-sustainable-instinct-steve-howard-at-tedglobal-2013/

撰稿:Raquel

公共空間完美打造紐約魅力!

$
0
0

城市是什麼呢?我們或許會想到林立的摩天大樓,壅塞吵雜的街道,但對Amanda Burden來說,城市是由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所建構而成,而公共空間是促使民眾產生互動的絕佳場域。因此,城市公共空間營造的重要性,遠遠勝過象徵城市繁榮的高樓大廈。一個適合居住的城市,必須具備完善、人性化的公共空間。


以人為本的公共空間設計

Amanda Burden

佩利(Paley)公園位於曼哈頓中城,雖然面積不大,卻被譽為全美國最好的城市空間,除了瀑布造景之外,更設計了輕巧、可移動式的桌椅,讓人們能坐在樹下輕鬆交談、享受悠閒的午茶時光;攀爬的藤蔓、瀑布傾瀉的水流聲,都為擁擠的都市增添一分綠意和寧靜。與佩利公園相比,紐約市其他風格新穎的廣場,雖然同為公共空間的設計,卻無法吸引民眾聚集停留,因為它不是以「人」為設計核心,並未達到公共空間增進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反而成為冰冷的水泥荒地。


商業利益與公共空間的衝突

Amanda Burden

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經常發生必須在商業利益與公共空間之間取捨的衝突。 1980年代,巴特里(Battery)公園原本是面對紐約港的垃圾堆積場,Amanda的規劃團隊認為,與其消極地整頓巴特里公園、等待商家進駐,不如積極將它改造成高品質、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如此一來自然能為周邊地區帶來人潮。

公共空間中一切的設計都必須以人的使用經驗為主,舉例來說,巴特里公園有嚴重的海邊風沙問題,不僅如此,海邊的柵欄甚至會遮蔽民眾的視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市民最舒適的空間體驗,便成為Amanda最重要的課題,巴特里公園空間中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團隊多次協調商議的完美結果。


紐約市人口增長的因應之道

Amanda受到市長Michael Bloomberg欽點,成為紐約市城市規劃部部長,負責重塑紐約市的市容景觀。紐約市預估人口將從八百萬成長至九百萬,已經非常擁擠的紐約要如何容納增加的人口和車流量?Amanda認為,為了提供足夠的居住空間,大樓勢必將建得更高,因此,大眾運輸系統是解決車流量問題的唯一方法。

藉由將紐約市重新分區、管理車站周圍的新建設,來避免建商在過度擁擠的地區建設新房。為了深入了解每個地區的發展現況與瓶頸,Amanda親自走訪每條巷弄,傾聽市民的聲音,建立政府與市民的互信基礎。

此外,法規制定了樓高限制,避免人口過度集中某一地區,並確保各區大樓都能鄰近大眾運輸節點。經過12年日積月累的努力,她成功重新規劃124個地區、12500條街道,使紐約市90%的新建設都位於十分鐘內可步行至地鐵站的距離,新移入的紐約市民再也不需仰賴開車。


公共空間提升市民生活品質

Amanda Burden

Amanda Burden

除了重新劃分紐約市區之外,Amanda還負責為發展中的重要區域規劃公共空間。例如,Amanda將布魯克林區中的荒廢地段改造成河濱林蔭公園,提供許多露天座位、吸引觀光客聚集於此,重新塑造市民眼中的紐約市形象;在911事件發生後,Amanda將曼哈頓下城的河濱設計成市民的休憩天堂,市民能夠在面對河景的座位使用筆電或是閱讀,享受假日的慵懶時光。

十二年前,紐約市遍地都是停車位,熙來攘往的人群無處可去,經過Amanda多年來對於公共空間營造的耕耘,露天咖啡座成為紐約市當今最迷人的街景,河濱公園和社區綠地同時也提升了市民的居住品質。公共空間不只是提供市民休息、互動的地方,更能徹底改變人們對城市的意象和感受,甚至能幫助人們改善生活品質。

反觀台灣,台北市政府也正推動十六項城市核心計劃,期許城市景觀的集體改造,共同迎接2016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讓我們一同期待公共空間的美好能量在台北市發酵!


撰稿:Sophina

紙袋v.s.塑膠袋,誰比較環保?

$
0
0

我們都知道永續發展對未來非常重要,不過永續發展一詞,對許多人來說其實相當空泛。舉個例子,買東西時,是要使用塑膠袋,還是紙袋?設計顧問Leyla Acaroglu 建議人們不該只看表面,而該想想這件產品的生產過程,究竟帶給環境哪些影響?換句話說,應該以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思考,而非只是想這東西能不能回收。

所謂的生命週期,涵蓋了產品的原料萃取、製造過程、包裝、運送、使用,最終丟棄。以這樣的順序一步步考慮,方能找出兼顧永續環境的製造方法。此外,她也點出了一般人對環保的幾點迷思。


1. 生物降解(生物分解)

生物分解這個詞,目前大量出現在行銷文案中,不過生物分解可沒那麼單純。天然物質的生命週期結束時,確實會很自然地分解。可是人類丟棄的天然物質,大部份都進了垃圾掩埋場。垃圾掩埋場是個厭氧環境,碳分子在這裡不但無法分解,還會釋放出溫室氣體甲烷,而甲烷對溫室效應的效力,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Acaroglu認為,生物分解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

2. 冰箱

冰箱是超級環境殺手,不單是因為冰箱非常耗電,更因為它可以保存食物,而且現在的冰箱越做越大,所以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就在冰箱內塞滿了食物,最後又通通丟掉。Acaroglu表示,在美國,每年浪費40%的生鮮食物,總值高達1百65億。全球每年則有一半的糧食浪費掉,總重達13億噸。其中,冰箱中放生菜的保鮮盒是問題主因,因為生菜都在保鮮盒裡變軟,變軟後就被丟了,造成浪費。在英國,這個問題甚至嚴重到有學者寫了一篇叫「軟生菜研究」的報告。Acaroglu認為,重新設計冰箱,有助於從根本解決食物浪費。

3. 電熱水瓶

在英國,97% 的家戶有電熱茶壺,而65%有喝茶習慣的人,坦承他們常常煮超過泡茶所需的水量。煮多餘的水的電量,光一天就等於應倫敦所有街燈亮一晚的電量。Acaroglu說,我們需要的不是材質更精良的電熱茶壺,而是單純改變煮水習慣,就可以帶來很大的改變。

4. 手機申購

2012年全球申購手機數量達6億支,卻只有11%退流行的手機被重複使用。有些地區會把手機燒了,提煉裡面的黃金。Acaroglu說:「現在從一噸重手機中淘金比一噸重的礦中淘金更便宜。」

那麼,究竟是要使用紙袋還是塑膠袋?如果從重複使用的角度看,紙袋比較不好,且紙袋比塑膠袋重4到10倍。若從生命周期的角度比較一公斤的紙跟塑膠,紙好得多。所以Acaroglu的建議是,除了某些絕對要避免使用的材質,剩下的問題,就看如何運用,來達到最大的效益,更能兼顧永續發展。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3/02/27/paper-or-plastic-or-what-leyla-acaroglu-at-ted2013/

撰稿:Raquel

Google的下一步?

$
0
0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Millward Brown公司表示,2014年全球百大品牌由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奪冠,蟬聯三年冠軍的Apple終被Google擠下退居第二,今年,Google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

Google狠擠下消費電子大廠Apple最大的原因無非是創新、革新的態度,近年來Google不僅增進其技術面,還嘗試開啓全球資訊網絡,無縫隙地連結眾人的指尖,此外,在這科技高速進步的大時代下,Google更秘密進行了Google X計劃,陸續研究更多新科技的潛能,無論是Google積極研發的Google Glass、投資的人工智慧、可偵測人類血糖的智慧型隱形眼鏡、熱氣球互聯網等,皆顯現Google極具創新的爆發力。

Google的產品總監兼CEO Larry Page曾說:「Google很早以前所定下的使命,就是將全世界的信息組織起來,讓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獲得它並且從中受益。」如今,Google卓越的成績完全應證了Google的野心與成就。

或許,多數人會認為Google革新求變的技術開發已到達一定的飽和度,但Google總能在短期內又推出一個令人驚豔的計劃或新品,對Larry Page而言,現在的轉變只是Google的開端,Larry Page:「要真正理解你想要的是什麼、 要理解世界的信息, Google在這方面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 這太讓人著急了。 我們在這個領域裡已有十五年, 但是離實現它還差得很遠。


現在,讓我們一起感受Larry Page引領Google改變世界的過程:

開創人工智能機器:

收購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後,Google試圖利用DeepMind的人工智能研究腦細胞的相互作用,從遊戲、Youtube等影像中製造出能夠模仿人腦工作的軟件。

Larry Page

這是機器僅通過觀看Youtube學到的,在沒有受過訓練、不了解「貓」是什麼的情況下,機器開始能如人腦一般理解訊息。


Loon Project-讓人感受全世界脈動的聯網:

Loon Project, 這是個看似瘋狂卻十分具有效益的科技,它利用熱氣球來串聯人與人的互聯網,事實上,世界上仍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無法使用互聯網的功能。Google認為這個項目將可以實際幫助到遠端的人們。 Google將運用熱氣球的環球效益讓全世界都可以享有網路世界的服務。

Larry Page

至於,民眾想到的天然氣候災害問題,Google也下了一番苦功,像是氣象模擬、控制氣球高度、充氣等等,無論如何,Google正在想辦法建立一個全世界性的網絡!


信息隱私權、匿名度的運用:

世界正高速轉化。 手機連上網絡後便能完整透露私人方位,以前從未洩漏過的私人資訊正因科技而一覽無遺,Google嘗試在Chrome瀏覽器發明匿名模式,每個人將能夠更自由自在地使用網絡,了解自己在搜尋紀錄、信息位置所留下的行跡,更重要的是,人們能更有意識得感受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Larry Page

此外,Larry Page更進一步設法讓匿名模式延伸到醫療記錄中,醫療的匿名性方便醫生研究個案,在雙重效益下,個案能享有隱私權,醫生能藉研究獲得新知,病人也可以瞭解到哪些醫生看過自己的病歷,Google認為若是能開啓這項技術,這一年內或許就可以拯救十萬人的生命。


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讓生活更美好!有天你或許不用等公車、搭捷運,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將能在行人、汽車交錯的十字路口、錯雜的山間小路及煩亂的交通路況中自在通行。


突破舊未來的野心

關於未來, Larry Page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專注未來方向

Larry Page:「我見過很多公司,它們為何沒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如今公司人員的流動速度更快,我問他們出錯的根源是什麼?這些公司都錯在哪裡?通常僅僅是因為他們錯失了未來。

好奇心驅使Larry Page引領Google尋找人們從未想過的可能性,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東西以產生更多的額外效應,並同時樂於起身去做、樂於承擔風險的過程中創造信任。

多數人認為大公司通常是邪惡的,原因是大公司做的事情永遠是不間斷的淘汰、漸進、發展,Larry Page認為這項評論不十分的公平,因為Google想做的絕非只是漸進式的改變,而是全面性的改變。

Larry Page把Google形容為一家有如「登月」(moonshot)野心的公司,但這絕非意味著他喜歡從事冒險計劃,Larry page正在嘗試創造更多超出普通人想像的事情,就像是登入月球一般令人驚奇──改變現在、思考未來、實現未來。


撰稿:Ying Pu-Hua

大數據時代,為健康捎來曙光!

$
0
0

近年來討論度非常高的Big Data又稱巨量資料、海量資料或大數據,它是數位時代的產物,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人們在網路上創造大量的資訊,而政府或企業可以利用Big Data預測未來趨勢和發展商機,因此,如何彙整分析龐雜的巨量資料,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課題。


被忽略的資訊需求

先來看企業利用Big Data創造利潤的例子:星巴克推出行動App以維持密切的顧客關係,也與Twitter合作推出Tweet A Coffee活動,讓顧客能透過Twitter贈送朋友免費咖啡兌換券。除了成功提升180,000美元的咖啡銷售額之外,星巴克更收集到54,000 筆顧客個人資訊,藉由分析這些潛在客戶,星巴克更能瞄準未來客群進行精準行銷。

在各大企業爭相發展資訊技術以取得、分析Big Data之下,Joel帶領我們反思一個問題:除了商業用途,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利用Big Data來解決呢?我們並不知道目前有多少人正陷入戰爭的危急中,不知道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診所缺乏哪些藥品、藥品的供應狀況,更不用說是玻利維亞或不丹等國家的兒童出生數和死亡數,對於老人和病患的需求、如此與生命迫切的問題,我們都一無所知。


紙本記錄欠缺即時性

Joel Selanikio

造成我們一無所知的部分原因是:全球相關的健康組織依然利用紙本表單來記錄資料。印尼的護士必須忍受在炎熱潮溼的天氣,親自徒步拜訪鄉下的幾千戶人家,拿著紙本表單調查兒童接種疫苗的狀況,緩慢的進行速度,使整份調查需要將近兩年才能完成。完成調查後,將大量紙本資料輸入電腦的前置時間非常長,其中甚至會發生資料遺漏、輸入錯誤的狀況,數據的品質實難以控管,從蒐集紙本到完成數據分析,資料早已失去即時性和參考價值。


網路雲端捎來曙光

Joel Selanikio

1995年,當時最盛行的移動裝置是掌上型電腦(PDA),Joel為了解決紙本表單效率過低的問題,他到全世界不同的組織培訓部門人員利用掌上型電腦收集數據,省去等待數據輸入的時間浪費,即時分析資訊以幫助國際救援決策。

幾年之後,Joel認為他的培訓計畫一樣造成效率過低的問題,他不可能親自踏遍所有世界的組織部門,因此,為了達到技術普及化、規模化,他創建了提供在線表單的Magpi軟體,人們只要登錄網站就能在任何智慧型或非智慧型手機上建立表單,此軟體利用雲端運算技術,並不需要任何人員培訓過程和顧問諮詢。

Joel Selanikio

國際救援委員會(IRC)幫助半文盲的助產士利用10 美元的初階手機來使用Magpi軟體,每周發送消息以匯報出生、死亡人數,即時記錄新生兒的數量,如此一來,國際救援委員會就能夠清楚掌握需要救援協助的地區;而英國的慈善組織Camfed,旨在資助非洲地區貧困家庭的女孩接受教育,他們也善用Magpi軟體取代漫長的紙本記錄方式,即時記錄學生的出席、成績資料,以確實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


科技應優先解決重要需求

過去傳統紙本資訊傳遞的方式,已無法有效率地蒐集資訊、分析資訊,人類因此錯失許多提出關鍵救援的時機點。如今,網路科技發達、資訊技術純熟,我們更應該將思考著重在哪些領域有未被解決的基本民生相關問題,而非只專注於商業營利目的,世界上仍有非常多與人類切身相關的議題,如果我們願意關心,必定能結合現有科技技術來提升整體人類的生活品質。


撰稿:Sophina

Viewing all 7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