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7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如何在稍縱即逝的生活中學習?

$
0
0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當你站起身走到一個房間拿東西,途中穿越客廳時卻發現今天忘了倒垃圾,於是你停止走動開始把注意力轉向回想有沒有易臭的食物忘記扔掉。因注意力的瞬間移轉,導致你走進房間時,忘了要拿什麼,只好走回原本的位置,繼續重新思考當下該做的事情。

教育心理學家Peter Doolittle向大眾敘說生活行為和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息息相關。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訊息,人們總想要記住這些一閃即逝的經驗信息,並提煉出其中的意義,而工作記憶能讓我們一面檢討當下、一面繼續向前,使我們得以從周遭事件理出頭緒。

工作記憶是指個體在進行語言理解、閱讀、邏輯推理、數學運算、執行決策等複雜性認知作業時,同時對訊息進行「短暫貯存」及「運作處理」的能力。研究者更進一步地發現兒童的工作記憶與學業成績有著相當高的關聯性,同時也有些學者認為工作記憶的能力與IQ高度相關。

舉例來說,工作記憶使我們能順利地與人溝通、讓我們得以解決問題並謹慎思考、讓我們在會議的時候,能夠同時傾聽某個提議並且進行評估,最後決定是否接受這個提議,這些都是在工作記憶內完成的。

儘管工作記憶對我們如此的重要,但它的核心問題是,它在容量和持續時間有局限性,因此我們必須透過一些策略來訓練它。Peter Doolittle提供了我們以下4種策略:

1.即時著手於眼前的事物

我們必須在當下開始思考事物的脈絡。試著在別人告訴我們一個觀念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同意他嗎?是不是少了什麼?我還想知道什麼?這些假設合理嗎?怎麼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呢?透過這樣不斷的練習,並反覆思考,我們將能吸收並內化這些可用的經驗。

2.連接新知識與既有的知識

將新知識建立在既有的知識上。也就是說,試圖去推敲新知識,用既有的知識去保裹解釋新知識,並賦予新知識意義。

3.善用影像

人們天生對影像敏感,我們可以善用這個天賦,用圖像去想事情,甚至是用圖像留下對事情的紀錄。Peter Doolittle說他在看《大亨小傳》時,書中的主角Gatsby的長相便能清楚地浮現在他的腦海裡。

4.組織思考脈絡

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試著抽離自己的角度來分析事情的發展,並將事情的脈絡清楚架構出來,如此,我們便不會迷失在複雜的事件中。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般人每天接收的信息,約是一部筆記型電腦容量的五分之一,這反映了為何現代人總是忙於處理繁雜的信息,不知不覺失去了深度、感情和思考。而工作記憶正好能讓我們能夠在稍縱即逝的生活中,萃取出一些意義慢慢咀嚼。享受當下,認真生活,從訓練工作記憶開始吧!


撰稿:黃曼


學習空窗期,不進則退?

$
0
0

去年,致力於教育改革的Geoffrey Canada在TED大會上慷慨激昂地表示,美國應該好好改善教育系統,更新其中的商業模式,尤其是針對低收入社群的學子,應在課程中融入更多有關科學、科技方面的知識。

Geoffrey Canada會這麼呼籲不是沒有原因的,一項研究顯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更容易遺忘他們在學期中所學過的知識,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參加學校的暑期課輔計畫。然而,該怎麼做才能解決所謂暑期學習空窗(summer slide)的現象,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能跟上學習的進度呢?


除了暑期輔導,你有更好的選擇

EverFi學習實驗室(EverFi Learning Lab)是美國一家專門從事數位教育開發的科技公司,該公司最近發表了一項新計畫—Verano暑期學習。EverFi之所以會開發這項計畫,就是希望能夠透過互動式的遊戲來提升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進而達到縮短暑期學習落差的目的,該計畫預計在2015年推展至200個社區。

EverFi學習實驗室強調,Verano不只是普通的暑期輔導教學,數位化的學習經驗,讓學習變得更有趣,能以更簡單的方式幫助學生消化這些知識,在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項學習計畫適用於各個年齡層,但主要是為K-12學生所設計的,所謂K-12即“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縮寫,轉換成台灣的教育體制,即是從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這段期間的學習。而Verano提供的學習內容不只包含基礎讀寫能力、數學這些基本學科,也涵蓋各種學生可能比較少接觸到的生活技能,像是公民教育、財務規劃等課程。

最近,EverFi學習實驗室邀請TED社群參與一項腦力激盪活動,內容主要圍繞在「人們期望從學校學到什麼樣的內容?」「現代年輕人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這些問題上,所得到的答案也很廣泛,從學寫程式、了解基本的財稅申報到加強情緒管理能力,都是大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期待。

EverFi學習實驗室的執行長Tom Davidson表示:「暑假學習空窗期是教育最佳的開放空間。要縮小學生成績的落差,就必須先縮小暑期投入的落差,暑假除了補救課程與純粹的玩樂以外,我們其實有更多的選擇。六年前,我們在TED發起EverFi學習實驗室,現在我們要回到這個社群,在這個開放空間提供更多真正的教育資源。」

原文:https://blog.ted.com/2014/03/20/how-to-combat-summer-learning-loss-everfi-announces-product-that-may-help/


別浪費提早錄取大學的優勢

其實在台灣,學習的空窗期不只存在於寒暑假,隨著大學甄選入學與指定科目考試分發這兩種入學方式並立,而甄選入學的名額又逐年擴增,每年都有好幾萬名學生早在高三下學期結束的前幾個月就已經確定錄取大學。也因為提早錄取,導致許多學生無心於課業,不僅沒有好好學習高三下學期的課程,甚至還會影響準備指考學生的士氣。在這段另類的學習空窗期間,即使另外安排已錄取的學生從事其他活動,也很容易造成校方管理上的困擾。

有鑑於此,教育部預計從今年開始試辦「高三生線上增能學習方案」,由17所大專院校開授28門課程,包括史記、物理、APP開發等,供高中生免費選修,只要高中生修畢18學分且成績合格,未來還能抵免大學學分。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執行長陳毓文教授表示,負責開課的教授都很有使命感,想改變高中生以往被動、淺嚐而止的學習模式,透過有趣又不失專業的課程,希望能夠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索知識的熱忱。

這項計畫若能順利推行,不僅有助於高中生銜接大學課程,也為數位學習帶來另一種可能。畢竟,比起線上學習,為了應付大考,學生選擇到補習班加強的比例更高。然而,補習班能夠教授各種才藝、學科,卻很少強調對學生批判性思考的培養,而這種能力事實上也不該等到學生通過各種考試之後,邁入大學的殿堂才開始孕育。

這一直是教育體制上很大的問題,但在我們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或許對於這些較早取得大學門票的幸運學子來說,除了提早釋放緊繃的壓力外,為之後的大學生活做點準備也是個好選擇。


撰稿:Tina

從絕望谷重生的女兒

$
0
0

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但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重男輕女的思維依舊根深柢固,小女嬰一出生就注定背負著不平等的枷鎖,不管是行動的不自由,還是心理的禁錮。在那些保守的地區,美其名是女性的美德、家族的榮耀,實際上卻是對女性的各種剝削。


重生,更加堅定人的使命

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出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部的Mingora城,她從十歲開始,就為了爭取婦女受教育的權利而奔走,無論是在網路上發表日誌,記錄她與朋友在塔利班政權下的生活,還是參與New York Times的紀錄片拍攝,她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努力著,但也因此不容於塔利班政權。2012年馬拉拉在搭乘校車回家的途中,遭到槍手近距離射殺,情況一度危急,所幸經搶救大難不死。

面對這重獲新生的「第二生命」,她在去年7月12日(聯合國於2012年將此日訂為馬拉拉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演講表示:「恐怖分子以為能改變我的想法、阻止我的抱負,但這些並沒有改變,死去的只有軟弱、恐懼與絕望,但力量、動力與勇氣卻由此而生。」馬拉拉除了感謝真主賦予新生,更堅定自己的目標,以服務人群為使命,繼續提倡女性與孩童的教育。


家庭,是希望與夢想的搖籃

馬拉拉能夠堅定信仰,勇敢面對這一切,最重要的莫過於父母的支持。家庭不僅是啟蒙的源頭,更是影響一個人最深的所在。因此,要突破男女不平等的窠臼,需要從家長的觀念開始改變。

馬拉拉的父親—Ziauddin Yousafzai,在今年TED大會上發表演說,他開頭提到:「在父權制的社會當中,父親通常因為兒子而出名,但我卻是少數因女兒而出名的父親,我為此感到特別驕傲……過去她是我的女兒,現在我是她的父親。」Ziauddin Yousafzai以阿富汗傳奇性的自由鬥士「Malalai of Maiwand」為女兒命名,以此賦予對馬拉拉最深的期許,確實,他擁有一位勇敢的女兒,為自由、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而奮鬥。

作為教育家,即便冒著可能遭塔利班攻擊的生命危險,Ziauddin Yousafzai也要教導子女與學生擺脫所謂的「家族榮耀」,不要讓「服從才是美德」的思維宰制自己的人生。他送女兒到學校接受教育,鼓勵她參與各種場合,甚至不吝於在大家面前表揚她;在那相對封閉的社會裡,當Ziauddin Yousafzai在一向只記載著家族男性成員的祖譜上寫下馬拉拉的名字,我們彷彿可以看見改變正從少數家庭開始萌芽。


愛他,就讓他盡情飛翔

然而,塔利班無情的子彈,卻阻擋了這片曙光,在馬拉拉面臨生死交關的時候,Ziauddin Yousafzai一度絕望地問妻子,女兒遭到此等殘酷的對待,是不是自己的責任?妻子告訴他:「請別自責,為了真理、和平以及教育,你將自己的生命致於危險的境地,你的女兒受到啟發,並願意和你並肩作戰,你們都在正確的道路上,真主會保佑她。」

這段話對Ziauddin Yousafzai意義重大,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儘管布滿了荊棘與阻礙,一度讓這家人陷入愁雲慘霧之中,但值得慶幸的是,馬拉拉已漸漸康復,並展開新的人生。走過傷痛,他們將用更積極的態度,為世界做出正面的貢獻。Ziauddin Yousafzai最後在TED舞台上說:「人們常問我,是什麼讓馬拉拉如此勇敢?我告訴他們,不要問我做了什麼,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是呀!每個孩子都有一對能夠翱翔天際的翅膀。愛他,不是替他決定翅膀的形狀與飛翔的高度,而是讓他在成長中茁壯、在學習中羽翼豐滿,等待有一天展翅高飛,追逐屬於他們的夢想與人生。


撰稿:Tina

人民的聲音,是改革的種子

$
0
0

Lawrence Lessig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的教授,他曾致力於推動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法律,並創辦了非營利組織--Creative Commons,在2007年時,Lawrence轉而關注金錢力量干涉美國政治的問題,而他的轉變,來自於一位對政府感到絕望的年輕男孩Aaron。


身為公民的我們不該冷漠

某天,Aaron問了Lawrence一個問題:我們的政府如此腐敗,在這樣的現狀下,難道你永遠都只解決那些關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嗎? Lawrence的回答僅僅是:處理腐敗的政府並不是我的專業。 而Aaron又問:那麼,如果以一個公民的身份來看待這件事呢? 這樣的對話重擊了Lawrence,他開始意識到公民與職業毫不相關,關注社會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

德國神學家Martin Niemoller曾經在他的詩篇《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中闡述了冷默的代價正是最終將不再有任何人站出來為我們發聲。身為一個公民,對於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我們或許都比想像中還要冷漠。直到Aaron不幸離開人世以後,Lawrence更體悟到這個真理。


為改革而走

Lawrence Lessig

1999年1月1日,一位來自於美國New Hampshire八十八歲的婦人,展開了一趟勇敢的旅程,她是美國政治運動家Granny D。她為了推動「政府財政改革」,一個人從Los Angeles徒步走到了Washington,D.C.,她總共花費十八個月的時間完成這趟長達3200公里的路程,成功地吸引許多人民的支持和關注,也有不少國會議員加入並響應這個訴求。

Lawrence Lessig

調查指出96%的美國公民認為「金錢干涉政治」是必須解決的亂象,然而,卻有91%的美國公民認為他們對政府的腐敗無能為力,這之間5%的差距,就是改革的力量所在,5%的這些人,相信他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

受到Granny D的啟發,Lawrence決定也要來策畫一場「為改革而走」的活動,預計從New Hampshire的最北方,走到最南方,總共185公里的路程。1月11日是Aaron的忌日,為了紀念他,他們在這天啟程,而在1月24日到達終點,這天同時也是Granny D的生日。


給予人們改革的希望

有兩百多人陸續加入了「為改革而走」的活動, Lawrence發現這些參與者對於政府都感到非常不滿,他意識到,人民需要的其實是「希望」,擁有希望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推動改革,便會拒絕沉默、挺身而出為自己的權利發聲。

Lawrence Lessig

Lawrence創建了一個網路平台GD walkers,以組織全國聯署發起「為改革而走」的活動。此外,網路平台NH Rebellion則彙整國會議員候選人對於改革政府的政見,作為美國選民投票前的參考資訊來源,以支持反政府貪污這個訴求,並為此舉辦了募款活動。

最後,Lawrence提出他的兩個心願。首先,他希望一個男孩改革政府的偉大理想,可以成為團結所有美國公民的力量;第二個願望是,他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支持這項活動,因為麥迪遜曾說過:「公民賦予權力給政府,政府承諾公民會以民意為至上,而無論貧富、貴賤或是種族,所有人民的聲音都應該被政府聽見。」唯有希望,可以讓人民相信再艱難的改革都是可能的。


撰稿:Sophina

揭開政府鎖住的秘密

$
0
0

十七世紀的啟蒙運動,象徵人類邁入理性求知的時代,Heather Brooke認為,資訊民主化就如同資訊的啟蒙期,人民開始尋求資訊的正確度及透明度,根據所見到的及可被驗證的,試著以一己之力,找出每件事的真相。

在啟蒙時代,人類開始思考國王的權力以及統治人民的正當性、教會的發言是否等於上帝的旨意等問題,當統治者和教會汲汲營營於壓制人民的思想時,印刷術造就了報紙的發展,人民的思想得以用低價且快速的方式散播,人們開始聚集在咖啡店裡討論,並策劃革命,翻開人類思想上嶄新的一頁。

在現代,報紙演進為網際網路,咖啡店則成為社群網絡,複製和分享資訊幾乎不需要成本,資訊傳播的更快速,自買房、投資到查詢氣象、規劃旅遊,人們藉由蒐集資訊來分析和決策,這樣的發展造就民眾對資訊的需求急速攀升,而政府則擔任資訊開放程度的守門員,但你是否想過,誰來監督政府的開放程度呢?


幫你找到Google查不到的資訊──Alaveteli

Heather Brooke

電腦程式設計師Seb Bacon,架設了一個資訊自由的平台──Alaveteli,你只需要在網站上輸入問題,譬如:英國的警察有多少人具犯罪前科?就有人員會將問題轉移給擁有更深入資訊的人,他們會在回答問題的期限內給予答覆,並持續追蹤相關資訊,而這份問答也會被發布在網站上,變成大眾知識的檔案庫。

Alaveteli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網站,因此可以應用於所有立有資訊自由法的國家,不論你提出的問題多敏感或尖銳,他們都有辦法找到資源去協助你得到解答,雖然在找尋解答的過程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麻煩上千倍,但他們的理念就是為民眾爭取應得的資訊,花費再多心力也在所不惜。


讓冰島成為自由之聲的避難所──《冰島現代傳媒倡議》

Heather Brooke

Birgitta Jónsdóttir是冰島的國會議員,但在冰島面臨破產危機時,她也是站在國會外的抗議群眾之一,這樣看似矛盾的雙重身分,使她成為了《冰島現代傳媒倡議》的領導者。《冰島現代傳媒倡議》結合世界上各種關於公布資訊的保護法條,包括表達自由、保護告密者、維護發言人遠離被告毀謗的危機等,致力於將冰島打造成提供資訊者的避難所,以此降低政府或有心人士刻意隱瞞實情的可能性。


想調查獨裁者的資產?到Investigative Dashboard就對了

Heather Brooke

Heather Brooke擅長「調查報導」,一種深入調查貪污、腐敗和醜聞等事件的報導方式,這促使她參與Investigative Dashboard搜尋網站的運作。Investigative Dashboard提供你搜尋特定人物或公司的資訊,乍聽之下似乎是Google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一般而言,你想搜尋獨裁者Hosni Mubarak的資產時,必須找出他在各國設立的帳戶,甚至是房屋註冊的資料,而這個網站可以幫你找到他的親戚、朋友,還有他的國家安全首長,從這些資訊,你將能夠更順利地探究他是如何將資產移到外地。


台灣的資訊透明平台──零時政府g0v.tw

TEDxTaipei 2013 翻轉年會曾邀請g0v.tw的共同創辦人吳泰輝,與我們分享「零時政府g0v.tw」,這是一個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與Alaveteli同為開放原始碼的平台,由一群不平於政府提案的資訊不對稱的人所創立,他們讓台灣人民在發表言論之前,能夠先得到更多正確的資訊,才做判斷。網站上提供各項與台灣密切相關之提案的分析,也開放群眾在平台上交流互動。台灣人民的未來,該由彼此討論及監督,而非被政府操控或媒體壟斷。

以上這些平台和協議,是人民為自己的資訊自由奮鬥的結果,然而,真正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其實是在符合法律規範下,將取得資訊的權利具體化。許多國家都有維護官方機密的法條,違法的懲處往往不容小覷,Heather卻認為,每個國家都應該要設立揭露官員的法條,當人民發現官員刻意隱瞞或封鎖有關大眾利益的消息,官員也應該要被大力懲罰,畢竟,在我們追尋真相的同時,唯有完全釐清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進而有基礎能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撰稿:Maureen Wang

跟著Google工程師探索未來生活

$
0
0

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世界上將會出現哪些令人驚艷的發展呢?曾是微軟重量級的工程師,現任職於Google的Blaise Agüera y Arcas,大膽提出他對未來三十年的六大預測。


人工智慧當道

Blaise Agüera y Arca認為,網際網路是過去二十年來驅動許多領域改變的關鍵,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機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將繼續扮演這舉足輕重的角色。

不同於地球上其他的物種,人類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具有自我意識、語言、抽象思考、藝術、數理計算、科學、科技等能力。許多人將「自我」的概念與人類的心智連結在一起,而心智確實也是人類最獨特的地方,有關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二元論述多是建立在此一基礎上。 我們現在了解心智運作的基礎概念,而摩爾定律(Moore’s Law)讓大腦模式的運算發展觸手可及。當我們達到這個階段,人工智慧將使我們不再是地球上孤單的一群,但這項突破對我們未來的歷史究竟有多重要,現階段還難以證實。


男性的困境

數千年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由男性所主導的社會裡。Blaise Agüera y Arca不認為我們將轉變成一個「由女性主導」的社會,畢竟「由誰支配」的想法來自於男性典範(male paradigm),而這項典範由於都會核心區人口密度增加、教育素質提高、龐大的工作團體以及不斷成長的科技影響力與全球貿易等因素,開始遭致批評。

很難想像在這個大多數首都與核心區域仍由男性佔優勢的時刻,男性將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面臨顯著的劣勢,但Blaise Agüera y Arca相信,這會為父權制度帶來深刻的打擊。


經濟體制的省思

隨著機器智能、機器人與科技不斷發展,勞動力的產能整體而言降低了許多,可以預見即使在健全的經濟體制下,失業率仍將持續攀升。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情況,這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放開隱含在體制內的資本主義、經濟達爾文主義以及喀爾文倫理思想(主張勤奮工作,透過累積財富來榮耀上帝)。倘若沒有做出任何改變,我們將面臨龐大的失業人口,這會加劇貧富不均的現象,導致城市亂象,甚至引發更多暴動。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拋開喀爾文主義的思維,在現今的科技成果之下,人們無論有沒有工作都能夠活得很好,並享有良好的健康照護與教育,資本主義、企業家精神等體制還是能在此一基礎上順利運作。Blaise Agüera y Arca預測在未來的三十年內,儘管企業與其它結構可能會使一切變得更複雜,但民族國家依然會是法律與經濟較合適的組成。


訂做一個「人」

很快地我們就會發現,不只大腦能夠被操縱,身體也行。當然,這也就表示我們得對疾病的機制有更全面的掌握才行。不可否認,未來我們也許能夠改變老化機制,修正人體「設計」上的「錯誤」,甚至製造新的器官、改變我們的本質。

三十年後,不難想像人們會開始探索這些可能性,但機器智能與生物工程的進步,也將促使我們從各個方面重新思考法律與道德倫理的基礎。 來一場太空旅遊吧!

在過去數十年來,由於我們聚焦於電腦、網際網路、生物學以及神經科學方面的發展,全球的太空計畫似乎有些停頓。但也隨著基礎科技能力的提升,過去許多不切實際的太空計畫將有可能成真,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月球快遞(Moon Express)等企業相繼出現,也證明了此一正在萌芽的趨勢。

隨著人類對物質科學與奈米構造(nanofabrication)有更深的理解,Blaise Agüera y Arca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或許二十世紀科幻小說家的想像會成真,要建造一座直達外太空的電梯可能不再是個天方夜譚。


多元成家非難事

有關同性婚姻、多元成家的議題至今仍爭議不斷,但Blaise Agüera y Arca卻認為在不久的未來,許多地區不僅能夠更開放地看待各種性別取向,也能包容各種家庭組成,不再局限於由固定配偶所組成的核心家庭。


如果不用節約能源……

除此之外,Blaise Agüera y Arca也探討了關於能源的問題。人們一向認為能源有限,而生產能源的成本會越來越高,但他卻反過來假設,如果能源是免費的,我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麼樣子?他認為,如果能源是免費的,我們就能用海水淡化的方式終結乾旱,也能就氣候變遷採取大規模行動。

Blaise Agüera y Arca提供了許多創新的想法,這其中不乏現階段早已有發展雛型的概念,當然也有些創見是前所未有的。不論你同不同意他的想法,藉由這幾項假設,他引領讀者認真思考,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不是我們所期望的?走在發展的軌道上,難道我們沒有轉彎的空間?也許只要我們多花一點心思想想這些問題,未來的生活很可能會截然不同。


原文:https://blog.ted.com/2014/03/24/the-future-is-coming-6-ways-it-will-change-everything/

撰稿:Tina

別再和自己談戀愛了

$
0
0

「我有吸引力嗎?怎麼讓別人對我產生興趣?又有多少人會愛我?」

臉書帶動社群時代的來臨,多數人在面對自我時多半有著強烈的焦慮感,根據群球最大的社群網站Facebook顯示,人最感興趣的事物終究還是自己。在社群網站上,我們透過了塑造完美的形象來提升自我價值。然而,這種藉由「捏造」以杜絕焦慮的方式顯然是個無底洞。

哲學家Yann Dall’Aglio表示,這種包裝自己只為了博取認同的想法,也改變了當代人對人際關係的認知,尤其是其中最親密的關係,愛情。心理學家Rollo May曾說:「當我們戀愛時,我們感到自己更有價值。」正因為愛情需要感覺自己是個被他人想要的人,「如何讓自己被渴望?如何讓自己持續被渴望?」這便是愛情永無止盡的難題。


資本社會改變自我認同

在過去的社會,個人如果想要獲得愛與重視,只要在群體中扮演好自己的腳色,像少女在婚前保持貞潔、小兒子服從兄長、長子遵從家族長輩,就能從中得到認同。

不過到了十三世紀後,在社群中博取認同的方式開始改變,人文主義的興起喚起人們重新審視個人價值,這就是現代性。現代性促使後來啟蒙時代與科學革命的產生,加快了科技、民主和個人權利的進步;而造成當代生活最大改變的,莫過於資本化下的經濟生產與貿易自由化,大大改變了現代人的價值觀。

比起過往,人們在選擇任何事物時,態度上都更自由了,但這產生了新的問題,我們的人際關係反而成了股票交易所,不斷彼此估量彼此的價值。


錯把戀愛當市場

當代愛情的資本化,只會不斷加深人們的自戀傾向。如同我們使用約會網站時,除了想彰顯個人的特質,也會以年齡、身材比例、學歷、薪資等條件來評估對方有多少誘惑資本和價值。

美國甚至出現了類似的電視節目,〈把妹達人〉(pick-up artists),由幾位自稱是表演藝術家的達人教你如何讓自己更有魅力、如何勾搭到最正的妹;對這群「把妹達人」來說,愛上別人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因為這揮霍了自身的誘惑資本,所以必須根治這種疾病。

「沒有什麼要比青少年不為了滿足物慾,純粹只是為了博得女方青睞,就將新買的牛仔褲撕到膝蓋邊,而更令人感傷了。」Dall’Aglio認為,人為了在市場上創造更高的價值,會試圖收集更多的「誘惑資本」,企圖打造更多誘因來獲得更多關注,但這些行為真正的原因,說到底,其實還是為了與他人心靈交流。


走出自我封閉

把愛情當成誘惑競賽,又將分手歸咎於績效失敗,這些都讓現代人感到更大的孤單與失落,甚至否定掉自己全部的價值。

有個說法是:「一個人最長的戀愛史,大概就是自戀了。」Rollo May也說:「愛與意志已然成為問題,其中就是一個人封限於自我,心中沒有他者的問題。」人總是不斷在愛中失落,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走出自我封閉,試著重新思索有關愛的另一種可能。


體認自己的一無是處,溫柔去愛人

Dall’Aglio表示,我們喜歡假裝自己是別人的偶像,藉由他人認同來建立尊嚴與信心。但其實人人都是無名小卒,只有能夠體認自己一無是處的人,才會為了尋求他人的珍視而真正需要另一半。

人之所以找尋另一半,正是因為感到有所缺乏。柏拉圖曾說:「儘管愛缺乏它所慾望的東西,它也試圖擁有他所缺乏的善和美。」或許,這就是溫柔的愛,也是愛中的溫柔,意謂著我們能在彼此的缺乏中,接受彼此的缺失。


撰稿:Birdy

一起在生活中探險吧!

$
0
0

許多人看導演Louie Schwartzberg的影片會忍不住說出:”Oh my God!”你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涵義是什麼嗎?

“Oh”這個讚嘆聲意味著它吸引了你的注意,讓你意識到自己正活在當下。

“My”代表了某樣東西和你的靈魂深處有了連結,它為你內在的聲音打開了一扇門,它幫助深處的你被看見、被聽見。

“God”則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讓我們能夠得到啓發並感受到自身與宇宙有所連結。

Louie Schwartzberg擅長以結合科技和電影的方式帶領著人們穿越現有的時間與空間,讓無法看見的事物被看見。透過不同的視角,不僅能改變我們對事物原有的認知,並因為視野的擴展而使內心更加遼闊,還能在我們心中引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用速度調整看世界的角度

有些事物變化得太緩慢以至於我們的眼睛難以察覺,而縮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正好讓我們能夠觀察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能因此看見生物的誕生與成長,像是藤蔓如何從森林地表探出頭來,昂首朝著日光生長。

Louie Schwartzberg

將眼光放大來看,縮時攝影讓我們能看見地球的一舉一動。我們不只能觀察到大自然的生命力,也能觀察到人類不停息的活動。藉由將航空數據轉為縮時攝影,我們能看見每天在我們上空頻繁的交通路況。

Louie Schwartzberg

我們也能用同樣的方法觀察船舶,將數據轉為全球經濟活動的縮時影像。

Louie Schwartzberg

另外,也有些活動快到人眼無法捕捉,而高速攝影機(High-speed camera)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拍到比人類視覺極限快上幾千倍的影像,讓我們能夠欣賞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或許還能夠加以模仿。當蜻蜓振翅飛過時你可能不會留意,但牠可是自然界最棒的飛行家,可以盤懸在空中、向後飛,甚至是倒著飛。透過高速攝影機,我們看見了蜻蜓可以朝著不同方向同時移動四隻翅膀。我們甚至可以從中學習去創造出新型的飛行器,將人類的視野擴展到世界上許多重要且偏遠的角落。

Louie Schwartzberg


跳脫巨人的視野

在地球上,我們是巨人,無法察覺周遭太渺小的事物。而電子顯微鏡能發射出電子並產生影像,將事物放大到百萬倍之多。以下是毛毛蟲的嘴巴。

Louie Schwartzberg

蝸牛的舌頭

Louie Schwartzberg

利用強大顯微鏡的頂端,我們甚至能夠移動原子,創造出驚人的奈米儀器,它們也許有天能在人體流動,對付各種疾病並清掉阻塞的動脈。

Louie Schwartzberg


後院的探險家

在持續落下的宇宙塵埃和頻繁的活動中,我們生活充滿了看不見的東西。

Louie Schwartzberg

透過影片了解到身邊有這麼多值得我們留心的事物,將永遠改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藉由一窺這些不為人知的世界,我們將發現自己活在處處充滿生機的宇宙中,而這個觀點能創造驚奇,並賦予我們靈感,讓我們成為探險家,而這場探險將從家中的後院開始。誰知道還有什麼東西等待著我們發掘?又有哪些新奇事物將改變人類生命?


看得見的世界

在欣賞完這些我們原本看不見的事物後,我們試著回過頭來檢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事情,我們又有放多少心思在上面呢?還是我們也把這些「看得見」當做「看不見」而忽視了?Louie Schwartzberg有一個計劃名叫「展現喜樂」(Happiness Revealed)帶著我們一同欣賞美麗的大自然與身邊美好的人事物。

我們很少抬頭仰望天空、欣賞雲朵千變萬化的姿態,就算抬起頭也只會注意到天氣。但我們通常只會區分好天氣與壞天氣,卻忘了無論好與壞,它都是此時此刻獨一無二的天氣,陽光和雲影的交錯下一秒將截然不同。


別當暫時解脫的拼命三郎

既然身邊有那麼多值得留意的美好,那為什麼對我們來說,活在當下那麼困難呢?班夏哈在《更快樂》這本書中指出,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生活中的「拼命三郎」。拼命三郎從小被父母一再提醒,上學的目的是為了拿高分,前途才會有保障,因此求學期間過得戰戰兢兢,深怕漏聽老師的教誨。儘管他不喜歡上學,但還是非常用功,成績優異時便會得到父母和老師的稱讚、同學的欽佩。本來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解脫,但他依然繼續當拼命三郎,參加各種活動、爭取許多機會,畢業後也順利進到知名的公司,原本以為就此可享受人生,但工作卻十分忙碌,不過為了穩定自己的事業,拼命三郎告訴自己再忍耐委屈一下就好。最後的確功成名就,賺了非常多的錢,但拼命三郎一點也不快樂。

他之所以不快樂,在於他總在追趕下一個目標,而不是為了享受當下的旅程,一旦抵達終點完成目標,便誤以為那種「解脫」的感覺就是「快樂」,但兩者不可混為一談,解脫的感覺來自於脫離負面感受與焦慮所帶來的短暫快樂,但那種快樂無法長久。班夏哈認為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與意義的感受,才是真正的快樂。

柯文哲:「沒有人會把死亡當做目的,所以人生只是個過程。」

人生的這趟旅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目標而阻礙了自己活在當下的能力,我們不斷地望向遠方卻忘記遠方還有遠方,但身邊的風景將隨著我們走過而不再重來。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中,蘇格拉底和主角的這段對話,讓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如此檢視自己:

「你在哪裡?」「這裡。」

「現在時間?」「此刻。」

「你是什麼?」「現在的我。」

請帶著每一個當下的自己,好好探索這個世界吧!


參考書籍:http://www.amazon.com/Happier-Learn-Secrets-Lasting-Fulfillment/dp/B003156B7C

撰稿:黃曼


拯救資本主義,先學會負起責任

$
0
0

資本主義究竟是不是個好的體制?這個問題在21世紀不斷被人們討論,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諸多已開發國家陷入一片景氣低迷,有些地區至今尚未完全脫離經濟泥沼,這使得一向對資本主義深信不疑的西方國家也開始出現質疑、檢討的聲浪。


資本主義的困境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曾說「看不見的手」,意思是「如果每個人都自利行事,社會利益就能最大化」。

這句話現在聽來格外諷刺,當前的資本主義經濟嚴重失衡,造成勞資關係惡化、失業問題越趨嚴重。所得分配不均,經濟不平等的情況加劇,導致社會流動性降低,加深了社會內部矛盾。更甚者,資本主義淪為少數菁英團體操縱在手裡的工具,人們失去對自由市場的信任。

經濟困境、道德危機與社會弊病交織在一起,西方對資本主義的反思,確實點出了許多問題,但究竟該怎麼解決,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共識。不過,本著資本主義過去所帶來的榮景,與其全盤推翻,也有一派人士期待「改良版」資本主義的出現。


利潤不是一切

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曾呼籲以「負責任的資本主義」與「有道德的市場」來解決當前資本主義的困境;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亦曾表示,純粹追求自利的資本主義時代已結束,未來應朝「兼顧利他性」的資本主義發展。如果這真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帖良藥,那麼就企業界而言,也許就該如聯合利華營運長Harish Manwani所言,在追求競爭與利潤的增長之外,更要強調「責任的增長」。

所謂的責任增長,簡而言之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在面對社會變遷時,企業不能當個無知的旁觀者,而是要扮演服務社會的角色,在獲得利潤的同時,也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小行動,大改變

Harish Manwani在剛進入聯合利華印度分公司的時候,他的老闆問他:「你知道你為什麼來這裡嗎?」Harish Manwani回答:「我來這裡要賣很多肥皂。」沒想到,這個回答老闆並不滿意,他的老闆告訴他:「你是來改變人們的生活。

起初,Harish Manwani覺得這種說法很可笑,賣東西不就是為了營利,距離「改變別人生活」的理想還差得遠。但後來他慢慢意識到,品牌確實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驅,當一個品牌、企業夠龐大的時候,就足以產生擴張效應,讓一個微小而簡單的行動有深遠的影響。

Harish Manwani

賣肥皂、洗滌劑,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產品,卻有可能比製藥公司拯救更多性命。全球每年有將近五百萬名兒童因為缺乏肥皂,而死於各種感染病症,為此,聯合利華策劃了全球最大的洗手行動,致力於改善全民健康衛生。

此外,針對環境議題,聯合利華也推出能夠節約用水的洗滌劑;他們還培訓印度鄉村的女性做小本生意,並藉此有效傳播營養和衛生的資訊。這些例子顯示,除了販售商品,企業也能盡己之力,設立具體的目標,承擔一定的責任。倘若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能確實各司其職,而不是只想著牟取最大利益,才能使全體的利益最大化。

Harish Manwani

Harish Manwani認為這一切知易行難,需要有優秀的領導力引領,藉由重新定義商業模型,來改變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得從小地方開始發揮影響力。

聯合利華作為知名跨國企業,展開了「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劃」,以「增進健康與生活品質」、「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提出了七項承諾,包括健康衛生、強化營養、永續性採購等,確實為企業界的指標。但同時值得思考的是,隨著各大企業都開始標榜承擔社會責任,大眾是不是該用更審慎的態度看待它們如何反饋社會,別讓這份責任成為企業牟利最好的掩護。

Harish Manwani


撰稿:Tina

為健康的生育環境努力

$
0
0

Zubaida Bai是位工程師,也是「AYZH」公司的創辦者。Zubaida Bai致力於改善女性的生活,她透過AYZH開發了一系列衛生用品,像是一組美金兩元的「衛生生育組合包」(Clean Birth Kit,暫譯),可望用來降低世界上赤貧地區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率。AYZH還計劃在全球最大的群眾籌資網站Indiegogo募資,並針對衛生生育組合包進行變相分析研究。TED團隊採訪了Zubaida Bai,與她暢談對女性健康的願景。


Q:先來談談妳的背景吧!妳為什麼會創辦AYZH?

A:我在印度長大,目睹太多女性生活拮据,身體又不健康。小時候,我常思索一些能為婦女解決痛苦的辦法。在我取得機械工程碩士,並在社會發展部門工作七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孩子。當時生產的衛生環境不好,受到感染,醫生說我無法再生小孩了。因為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實踐孩提時代的夢想,我到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學讀MBA。作為一位工程師,我希望學一些商管知識,把健康相關的科技,變成開發中國家的女性也能負擔得起的東西。靠著丈夫、同學們的支持與幫助,我在2010年成立AYZH,並研發出我們第一個產品,也就是一組只需美金兩元的衛生生育組合包。

Q:妳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

A:AYZH旨在提供衛生產品給世界上貧窮地區的女性,產品不只要救回她們的生命,還能改變生活。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改善生產時的衛生條件,降低母親與嬰兒的死亡率。我們期望在五年後,能夠讓六百萬個女性有乾淨、安全的生育環境,健健康康地迎接嶄新的生活。此外,也由於生產後仍保有健康,女性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金錢和機會,幫助家庭擺脫貧窮。

Q:可否請妳更詳盡地介紹這些產品?

A:我們首要的產品,就是衛生生育組合包,我們把它叫做「Janma」,即誕生之意。Janma裡頭裝有用來保持婦女生產衛生與安全的工具。AYZH雇用印度的女性組裝Janma,而Janma是用生物可分解的麻纖維袋包裝,新手媽媽們買了後,還可以把袋子留下來使用。

AYZH想把這種「組合包」的概念擴展,給各種不同需求的人,像是照顧新生兒、避免產後出血、生理期衛生專用等等。我們目前和世界衛生組織底下的Safe Childbirth Checklist Initiative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AYZH的定位應該是個便利商店,所有的母親和新生兒都可以到這來,找到所有他們需要的用品,並因此展開健康又快樂的人生。

我們透過各種營利與非營利衛生相關機構,像醫院、藥局、診所跟偏遠地區的健康中心販售產品。這些地方因為有比較專業的人員,可以確保大家能正確、有效地使用組合包。

Q:你接下來要為新產品舉辦募款活動,可以多告訴我們一些相關細節嗎?

A:募款活動會從8月18號開始,一直到9月21日,也就是世界感謝日(World Gratitude Day,暫譯)那天。AYZH透過Indiegogo舉辦活動,希望能夠募到五萬塊美金,以資助我們兩項重要的研發。

同時,我們和多個研究機構合作。哈佛大學有研究員進行變相影響分析,利用科學數據,證明衛生生育組合包可以有效預防感染、拯救生命。印度的Rural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cubator,則幫我們擴大手機教育訓練計劃,教偏鄉地區的衛生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這樣工作人員協助婦女生孩子時,可透過語音訊息,獲得重要的資訊跟指導,保障生產時的安全及成功率。


延伸閱讀:AYZH網站http://www.ayzh.com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3/08/16/women-and-children-first-fellows-friday-with-zubaida-bai-who-creates-lifesaving-kits-for-maternal-health/

撰稿:Raquel

當個忠於自己的勇者吧!

$
0
0

Ash Beckham

你曾有過不可告人的祕密嗎?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一些難以坦白的事情,因為擔心他人的不諒解,所以我們躲藏在櫃子裡,感到孤單、恐懼,卻始終沒有勇氣打開櫃子,用自己真正的面貌來面對世界。

Ash Beckham在某家餐館上班,她留著一頭極短的頭髮,並習慣穿著中性的服裝,每當餐館裡的小朋友疑惑地問她:「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她總是無言以對,雖然心中充滿激動的情緒,但她無法用言語解釋心中的糾結和矛盾。面對社會上各種歧視的眼光,她變得非常偏激,為了保護自己,她武裝起來,對每個人都帶有戒心,準備攻擊和反抗。


打開內心的門,迎向真正的自由

Ash Beckham

躲在櫃子裡的感覺非常難受,經過了一番心理的掙扎,Ash終於理解到,「出櫃」才是唯一能夠讓她自由的方法,任何的逃避、靜默,或是無謂的自我武裝,都無法解開被束縛綑綁的心,唯有打開櫃子的門,她才能不必再躲藏。

某天,Ash在餐館裡又遇到了一位小女孩,女孩問她:「你是男生還是女生?」這次她決定不再沉默了,小女孩的眼神散發著單純的善意,Ash終於卸下武裝的心,蹲下來輕聲和小女孩說꞉「我的髮型像男生,穿著也像男生,但我其實是個女生,就像妳有時候喜歡穿粉紅色的洋裝,有時候喜歡穿舒服寬鬆的睡衣一樣!我就是比較喜歡穿寬鬆睡衣的那種女生!」


選擇對彼此誠實

聽完Ash的答案,小女孩的反應出乎意料地平淡,她回答:「我最喜歡的睡衣是紫色的,有小魚的圖案在上面,我想要再吃一份鬆餅!」Ash原以為這會是一段令她受傷的對話,但事實上這段對話再簡單不過,就像朋友在聊天一樣,因為她和小女孩都選擇對自己誠實,說出心裡真正想說的話。

Ash在試圖向他人坦誠自我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挫折,她無法控制別人在知道她是女同志之後的反應,但她並不感到沮喪,也不會怨懟他人的不諒解,她說:「當你用最真實的面貌面對別人時,你也要準備好接受最真實的回應。」


三個坦誠的原則

放下武裝,做你自己:不要用惡意解讀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必須先認同你自己,為「真正的你」感到自信。

Ash Beckham

堅決地表達「你是誰」: 即便有人無法接受事實,但是如果你無法改變,就不要讓別人有想要改變你的機會。

別對任何人感到抱歉:你不需要為說出真相而道歉,如果身邊的人因此而受傷,為你曾經做過的事道歉,但絕對不要為了「你是誰」而道歉。


忠於自己

Ash Beckham

有些人可能會對你感到失望,但你不需要過於在乎別人對你的期待,最重要的是,你究竟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忠於自己,就是對別人最好的交代。如果有一天,當你發現自己被困在一個黑暗的櫃子裡,請相信你並不孤單,許多人都曾經有過相同的經歷,雖然現實中有太多牽絆讓你無法鼓起勇氣推開門,但是你一定要想辦法走出來,因為還有很多人仍困在他們的櫃子裡,透過門縫正窺看著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等待下一個勇敢的靈魂願意推開門,成為鼓舞他們的力量。


撰稿:Sophina

別殺死你的語言

$
0
0

「每十四天就有一種語言消失。」2010年在Tedx杜拜舞台上,英文老師Patricia Ryan再次揭示了許多語言仍快速地消失當中。

國家地理頻道研究員Wade Davis也在2003年的加州舞台上提及,地球上原本有六千種語言,然而現今已有一半的語言不再傳承下去,除非採取有效的措施,否則它們將會徹底消失。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大家都說同一種語言,人們的溝通不就更加容易?那麼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種語言,是英語、中文、西班牙語……等最強勢的語言要被留下,還是約魯巴語(Yoruba)、粵語(Cantonese)、科基語(Kogi)等較少人使用的語言該被傳承?

事實上,語言就像文化的命脈,如果缺乏語言的傳播,文化內涵必然難以凸顯,甚至難以長久維繫。每種語言都是一座古老的森林,也是擁有意識和充滿著生機的生態系,重視語言的多元價值,有如維繫生態多樣性,是在全球化脈絡下,我們必得正視的議題。


我從東方對你說話,你卻從西方回答?

以英語作為門檻或判定標準在現今已是常態,然而,這種對強勢語言的鞏固,就像打造一座無形的牆,不僅讓許多母語非強勢語言的人們難以晉升,甚至一步步排擠了其他語言的生存空間。

詩人Suzanne Talhouk,長期提倡保護阿拉伯語,她警覺到母語正處於被邊緣的危機。她提起某次和朋友在黎巴嫩餐廳的點餐經驗。

「你有菜單嗎?(阿拉伯語)」 服務生用種奇怪地眼神望了她一眼,好像聽錯似地,「對不起?(英語)」 「菜單(阿拉伯語)。」Talhouk重說一次。 「難道你不知道這個怎麼說?」 「我知道。」 「你不知道!這叫做『菜單』(英文),或者『菜單』(法文)。」然後,服務生請來另一位服務生。「過來過來,這桌歸你管。」

身處自己的國家,卻被剝奪說母語的權利,形成一種「我從東方對你說話,你卻從西方回答」的現象,這讓Talhouk感到憤怒,餐廳的服務生好似當地人的縮影,認為唯有忘掉舊有的文化、思想與才智,才能證明自己是個經過開化的文明人。但Talhouk認為人們著實不能為了妥協而忘卻自身的價值。


掌握母語,掌握創造與思考!

可能有許多母語為阿拉伯語的人們會問:你要我們用阿拉伯語,但我們要在哪裡用呢?阿拉伯語無法滿足現代的需要,它不符合科學、研究的需要,不是一門在大學裡習慣使用的語言,更不是工作場合會用的語言。

現實的問題值得好好思考,不過,同時還有另一件更值得深思的事──研究顯示,要掌握其他語言,必須先掌握母語,掌握母語是能用其他語言進行創造性表達的先決條件。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阿拉伯語的模式培育出他的想像力和哲學思考,即便後來他以英語來書寫黎巴嫩山村,那些畫面與靈感在字句間依然清晰可見,讀他的作品,那份氣息依舊感動著人。


語言本就無法互相取代

一位母語是阿拉伯語的朋友嫁給了法國人,某次,她與丈夫因為toqborni一詞而產生誤解。toqborni’,在阿拉伯語的字面上為「請把我埋起來」,意思其實是「我深愛著你」。但縱使她解釋了整個晚上,法國丈夫仍舊難以理解,「怎麼會有人這麼殘忍呢?他想自殺嗎?」

這類因語意歧異所造成的爭議實在數不勝數,畢竟不同語言,思維方式本來就不同,不過,其可貴之處也就在此──語言傳承了文化的思考。

因此,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語言的保存與傳承,德國、法國、日本和中國,訂立法條來保護自身語言;在台灣,政府也設立客家委員會推廣客語,在文化傳承上更是不遺餘力。

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落人後,比如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國,也將母語視為鑽石一般珍貴。在土耳其,如果標榜當地生產的商品上沒有土耳其文的標籤,那麼那項產品必定無法取信於人。


重新找回語言的價值

語言,也像一部文化的興衰史。

Talhouk認為,如果我們失去了自身的語言,就要去尋找另一個身分,尋找自己的存在,我們的一切可能必須從頭開始。其中的意義絕不只是失去讓母語在當代發揚光大的機會而已,更表示了文化與身分認同的式微。

「如果你要滅掉一個國家,唯一的辦法就是消滅它的語言。」阿拉伯語所面臨的困境,也是當代社會面對語言邊緣化時該反思的問題。

語言失傳,或許就像溫水煮青蛙,剛開始或許還只是生活中的隱而不覺,等到有意識時,才察覺會用的人越來越少,但語言早已失去了抵禦能力,無力挽回。但其實,每種語言都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並非其他文化可以取代,體認語言在文化中不可剝除的價值、找到母語中蘊含的創造力,並擺脫文化上的卑躬屈膝,或許才是幫助語言長久傳承的關鍵。


撰稿:Birdy

無懼退化,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
0
0

早在十年前,台灣就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這幾年來高齡化的現象不僅沒有減緩的趨勢,隨著生育率降低以及老年人口持續增加,預計到了2017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超過14%,更進一步邁向「超高齡」社會。

少子化、高齡化是許多已開發國家普遍的難題,勞動力不足,不僅危及國家發展,還可能加重勞動人口的扶養負擔,就連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都將面臨能否存續的嚴峻挑戰。但對一般大眾而言,這些問題的尺度規模可能還稍嫌太大,現實生活中最有感而發的,恐怕還是高齡社會所造成的照護養老問題,特別是一旦家中有長輩罹患老年癡呆等退化症狀時,家庭往往會承受不同程度的衝擊與影響。


老化≠失智

然而,即便在高齡化的社會當中,人們對老化與失智的了解仍然有限,經常因此造成世代之間的溝通困難,甚至延誤就醫的黃金時期,加速病症惡化的速度。

老化與失智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只是記憶力衰退,無傷大雅;而後者則連帶著一連串的症狀,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像是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等。

正因為失智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廣泛而劇烈,使得人們聞此病症便恐懼不已,不是堅定否認自己會罹患老人痴呆,就是想盡辦法要預防此症。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保持運動的習慣、天天鍛鍊大腦固然是好事,但失智症有可能是偶發性的,積極預防也不保證你永遠不會遇上老年癡呆。

全球健康衛生專家Alanna Shaikh的父親就是最好的例子,做為一名大學教授,並熱衷於寫作、象棋與橋牌,Alanna Shaikh的父親並沒有因為經常鍛鍊大腦思考而免於罹患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一種失智症)。科學家雖然至今仍未完全明白阿茲海默症的成因,但這項疾病確實與基因有一定的關聯,甚至不排除家族遺傳的可能性,如果注定避免不了,人們又該如何因應?


「準備」罹患老年癡呆症

Alanna Shaikh本身就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她認為除了否認與預防,我們也許可以選擇另一條路——接受。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Alanna Shaikh漸漸學會如何與失智、癡呆共存。

要與失智症共存,就要學會三件事。首先,培養一些能夠動手做的事,像是折紙、打毛線等活動。當你逐漸失去語言、思考的能力之後,不僅無法與人促膝長談,就連看電視、閱讀,這些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事也會變得困難重重,能夠做的事情所剩無幾,唯有先讓自己的手習慣做一些活動,才能讓大腦在無法正常運作的時候,還保有一些能讓自己樂在其中的事。

其次,要增強自己的體力。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往往會失去平衡感、產生肌肉震顫的情況,這使得病患傾向減少行動,這種現象容易加劇肌肉萎縮的速度,縮短病患能夠自主活動的時間。為避免病情加速惡化,Alanna Shaikh從現在就開始練習瑜珈、太極來加強平衡感,並從事重量 訓練,以增強肌肉力量。

最後一項事情,則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從Alanna Shaikh的父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過程中,她發現不管這種病奪走了父親多少能力,那份單純而真摯的心是不會變的,那份對家人的愛依舊是純粹而閃耀的,只要我們不畏懼失智症,不害怕受疾病的影響而最終只剩下赤裸裸的真心,沒有什麼能真正打敗我們。

全球有近三千五百萬人罹患失智症,而據統計,台灣失智人口倍增的速度比全球進展的速度還快,你我都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症的高風險群,Alanna Shaikh告訴我們的這三件事,除了幫助我們遠離對未知的恐懼,最重要的是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或許也是受用無窮的人生哲學。


撰稿:Tina

想提升效率,先簡化組織!

$
0
0

許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會規劃多項課程及活動,例如教導主管如何激勵員工的領導力課程,或是舉辦凝聚員工感情的戶外活動,但這些努力卻不一定有效,有些公司仍然生產力不佳、員工向心力不足,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BCG資深顧問 Yves Morieux認為問題出在公司不當的管理方式。


硬性與軟性管理已過時

yves morieux

公司的管理層次可以分為「硬性」和「軟性」,硬性包括組織的策略、結構、程序及績效指標,而軟性則包含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和承諾度。當公司要進行「組織再造」或是「組織文化改革」時,必定會從這兩個管理層次下手,然而,對Yves Morieux來說,這兩種管理手法都已經過時和無效。

公司必須隨著市場狀況擬定新目標,組織通常會利用增加新的功能性部門來達成目標,例如,發現消費者有延長保固期的需求,在「硬性」的管理方法中,汽車公司會增設一個負責修復汽車的部門,以節省公司售後服務的成本,並另外為此部門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來衡量表現。


推動跨部門合作

Yves Morieux認為,公司必須簡化組織、重視「跨部門合作」,而不是新設一個部門,或是設定更多缺乏實質意義的績效標準;¬當各部門員工能緊密合作時,資源的使用效率會更高。

上述汽車產品的「保固期」不應該由單一的修復部門來負責,而是應該與設計部門協調,要求他們在設計產品時將未來的修復方便性列入考慮;如果在產品設計階段並未考慮修復的可行性,產品售出後就必須耗費更多時間、人力和原料成本,來解決汽車修復的問題,而這些額外成本將轉嫁到員工身上,員工的壓力也因此大幅增加。


缺乏溝通造成資源浪費

軟性管理的意涵是,一旦雙方對彼此的好感提升,便能更容易地合作,然而,Yves Morieux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舉例說:我的家裡之所以有兩台電視,是因為如此一來我便不需要跟老婆溝通、協調彼此看電視的時間,也能避免爭吵的機會,卻會造成兩台電視的資源浪費。因此,講者認為公司不需要過度追求部門間的和諧,而該提升部門間的溝通頻率與品質。

六個提升組織效率的原則:

1.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內容

2.公司主管必須重視部門間的合作

3.減少組織階層,讓員工參與決策

4.跨部門整合,而非訂定繁雜的績效標準

5.設立回饋機制,讓各部門的利益環環相扣

6.獎賞積極合作者,懲罰不願意合作者

過於複雜的組織部門、績效指標及策略方針,並無法真正提升企業的生產力;追求組織內的良好氣氛,仍無法確保員工能夠有效溝通。樂高(Lego)公司的CEO Jorgen Vig Knudstorph曾說:「我們不該責備失敗的人,應該被責備的是那些不願意幫助別人、不願意尋求幫助的人。」由此可見,現代企業應該重視跨部門合作,各部門的員工若能清楚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隨時保持雙向溝通,組織在面對變動的商業環境時,才能夠保持彈性、靈活變通。


撰稿:Sophina

煉造意義,建構價值

$
0
0

Andrew Solomon :「抑鬱不是不快樂,而是失去活力。」

身為同志的作家Andrew Solomon曾在去年的TED和我們分享他過去的抑鬱經驗,抑鬱使他在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時失去活力,只能靜靜地看著時間流逝。

今年Andrew擔任TED2014的閉幕講者,為今年的年會劃下一個寬容且意義深遠的句點。他告訴我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下,我們不僅要處理內在的焦慮,更要面對快速的資訊所帶來的刺激與改變,因此,用什麼眼光來看待自己和社會的關係日益重要。

Andrew Solomon


煉造意義,建構價值

Andrew回想起自己悲慘的童年:一場邀請了所有人的生日派對,卻獨缺他沒被邀請、被亂取難聽的綽號、他八年級的自然老師向全班說,所有的男同志都是由於身體器官的失調所造成等等。在Andrew的學生生活中,他從未踏進過學生餐廳,只能在不斷逃避與忍耐的陰影下成長。

然而這些成長經驗,讓Andrew在成年後,悟出了一句座右銘:「煉造意義,建構價值。」煉造意義是為了改變自己,而建構價值則是為了改變世界。他舉了一個關於緬甸人權鬥士Ma Thida的故事,身為政治犯的Ma Thida曾被監禁五年,但她卻十分感謝這段期間。在這與困苦獨處的期間,她開始進行深度思考,並在之中得到許多智慧,同時也培養了冥想的能力。Ma Thida在困境中煉造出意義,並讓掙扎成為了她改變世界的價值。

1991年Andrew到莫斯科去訪問一些地下藝術家,剛好參與了蘇聯解體前的最後一次動亂。動亂的第三天,他看見其中一位藝術家衝出來擋住坦克車,要求車上的士兵聽他解釋為什麼他們要這裡抗議,接著便開始朗誦宣揚民主的傑佛遜式宣言。最後,在坦克車上被命令輾過群眾的士兵停下動作,並說:「你們說的是對的,我們必須順從人民的意志。」這位藝術家從困境中深厚了自己的涵養,進而為社會創造出價值,這就是「煉造意義,建構價值」的表現。


我們的存在是普遍的事實

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簡單的定義是社會運動產生的社會基礎不在於「階級結構」,而在於人們在種族、性別、性取向、年齡、公民身份、價值觀、信仰等方面的身份。然而,身份政治卻經常是群體內的孤芳自賞,因此,Solomon認為同志運動還未到達可以停下來的時機。如今,在美國有29個州,仍然有可能會因同志身份而被迫離職或是被拒絕提供住宿;在非洲仍有27個國家對於男同志有法律的懲戒;在沙烏地阿拉伯則因為發生同性性行為而被判鞭打7000次。「我們希望有一天同志能不要被特殊的看待,我們的存在就只是一個普遍的事實。」


走出抑鬱,分享喜悅

如今,Solomon已經結婚了,與伴侶擁有四個小孩。在他五十歲生日時,四歲的兒子跟他說:「真開心今天是爸爸的生日,真開心我們都有蛋糕,對了爸爸,如果你和我一樣年紀的話,那我們一定會是很好的朋友!」擁有這份未曾想像過的快樂,他感到無比的狂喜和珍惜。在這即將結束的年會上,Solomon說道:「我們必須在困境中煉造屬於自己的意義、為社會建構更美好的價值,並邀請這個世界來一同分享你的喜悅。」

此刻的台灣,面臨種種的不確定,我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迷惘和畏懼,然而,這樣的社會或許就是最適合煉造意義的時刻。試著多深入傾聽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化思慮的全面性,並反思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如此才能煉造出扎實堅固的材料,並真正地為社會建造出美好的價值。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4/03/21/forge-meaning-build-identity-andrew-solomon-at-ted2014/

撰稿:黃曼


性別不該是舞台的焦點!

$
0
0

Kate Stone

創意科學家Kate Stone去年在TED發表演說時,一直擔心著是否能順利地將紙做的DJ唱盤在台上展示,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跨性別的身份反倒使她備受注目。當時,她不希望大家把焦點從她的工作上,轉移到她的性別,因為她認為性別是私人的事情,但今年,她決定站出來表達立場。

造就這個決定的轉捩點,是去年除夕時,她意外地被一隻雄鹿攻擊。Stone的氣管跟食道被刺穿,脖子斷裂,還傷到聲帶跟脊椎。身體受傷已十分難受,許多報導還在傷口上撒鹽,用她的性別大做文章。英國八卦報的標題,指稱她是「轉性科學家」或是「跨性別學術」,還有文章把她轉性前後的照片挖出來,將之刊登。這樣的經驗,讓最近正從喉嚨手術復原的Stone覺得,不能發聲的,不只有聲帶。

Stone接受TED訪問時表示,她以前不想要當變性議題的發言人,但這些文章讓她覺得,主動談總比被迫談來得好。雖然Stone很滿意她的現況,但她擔心,媒體會造成原本就害怕站出來的跨性別人更加畏縮。她說:「這些文章根本就是在告訴大眾,遇到跨性別的人,第一件事就是先幫他們貼標簽。再來就是問他們原本的名字,最後再去挖他們以前的照片。」這也是為什麼Stone決定在TED中站出來,澄清她的性別,並勇敢迎戰。

Stone認為自己是個有自信的人,但自信也是經一番寒徹骨方得。她2007年性別重置時,她形容當時的生活簡直是「地獄」。她遭到朋友跟合作夥伴的排擠,讓她覺得不論到哪都會受到攻擊。她回憶:「每天一出門,就會有人對我吼,用言語霸凌我。有天我因為別人惡意相向,讓我在警局度過一晚。我也曾經被酒吧踢出來,酒吧的員工還把飲料的冰塊拿出來丟我。」

這樣的霸凌事件實在屢見不鮮,位在英國劍橋的支持性別重置團體,甚至必須偷偷碰面避免遇上麻煩。這也是Stone想站出來的另一個原因,Stone說:「對我來說,最大的讚美就是有人想把我介紹給他們的朋友,邀我加入他們的交友圈。我們必須如此對待跨性別的人。事實上,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很簡單,就是『尊重』兩個字。」

人生而平等,不論是男性、女性,或是跨性別,沒有人應該承受被貶低個人價值的痛苦,「尊重」不該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從篩選及過濾你每日所見的不正當資訊開始做起。日復一日,媒體將不再出現造成性別二度傷害的報導,人們也學會以正確的態度看待新時代的變化。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4/03/31/kate-stone-im-proud-to-be-transgender-but-ask-me-about-my-work-first/

撰稿:Raquel

五百萬的挑戰來幫助社區大學!

$
0
0

Ani Okkasian是伍德貝瑞大學的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洛杉磯商業會的溝通行銷經理。她還是全家第一位上大學的人,父母當年離開共產國家,逃到美國時,身上僅有七百美金。因此,當羅賓漢基金會(Robin Hood Foundation)籌辦幫助社區大學學生畢業的TEDActive工作坊時,Ani Okkasian也義不容辭,加入腦力激盪的行列,提供她自己對大學生涯的觀點。


學生的困境

在美國,社區大學提供一種高等教育的管道給八百萬以上個學生。這些學生很多來自收入較低的家庭,或是像Ani Okkasian一樣,是家中第一位大學生。羅賓漢基金會觀察到社區大學有個現象,很多學生需要先加強基礎學科,例如閱讀、寫作、算數等等,才能銜接大學的課程,但即使上了這些課,也只有28%的學生能拿到學位,有學生甚至平均花了8.5年方得畢業。

羅賓漢基金會因此設立了獎金達五百萬美元的成功畢業獎(College Success Prize),鼓勵大家集思廣益,提出解決辦法。Okkasian在這計劃中看到機會。她說:「我了解羅賓漢基金會要幫助的對象。我覺得我有責任參加工作坊,就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提供一些想法。」

工作坊一開始,參加者必須先想想,上基礎課程的學生都是哪種人?年紀多大?平常過怎樣的生活?接著將學生分成三組,進行一連串的腦力激盪,供每組使用的便利貼,都寫滿或畫滿潦草的字跡和圖像。

Okkasian喜歡不同背景的組員,提出多樣面向來思考。但大家都有個相同的看法:若學生知道他們不是單打獨鬥,帶來的影響將十分可觀。她說:「我們選擇替快退學的學生建立學習網絡,因為我們發現社交關係,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學業。」


計劃流程

奪得成功畢業獎的過程共分三回合。2014年6月前先繳交提案,入選者可以拿到四萬美元來實踐計劃。隔年1月再選出三種提案。三個提案者可以再獲得六萬美元,且配有輔導員咨詢。這三項提案,將以紐約市立社區大學(CUNY community college)的兩千位學生為實驗對象。從2015年第一學年開始,進行為期三年的試驗,而羅賓漢基金會提供過程所需的所有經費。隊伍只要能讓三年內畢業的學生增加15%,就可以得到三百五十萬的獎金;若超過兩隊達到,則平分獎金。

羅賓漢基金會的資深副主席表示,這樣的挑戰是希望能夠吸引像Okkasian這般對此議題有深刻見解的人,共同腦力激盪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表示:「教育是解決貧困的良方,我們需要最有創意的提案、設計來克服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撰稿:Raquel

告別被動,跟上21世紀的腳步

$
0
0

在資訊爆炸、社群關係如蜘蛛網般緊纏生活的21世紀,每四人之中,就有一位患有某種程度的精神疾病。Ruby Wax是美國知名的喜劇家,同時也曾受精神疾病的困擾,在她幽默又嚴肅的言談中,你不得不開始思考,再不做些改變,人類罹患精神病的機率將直逼百分之百。


人類發展出的安全機制,成為危害自己的兇手

腦袋是人類的神經系統控制中心,每一個神經元,都能產生一萬到十萬種不同的連結(此種連結也稱樹突),每當你學到一項新技能或有了新的體驗,這棵「神經樹」就會更加茁壯,協助你適應生活。和其他生物相比,我們確實該為如此驚人的成長速度感到開心,然而,處在被資訊掩沒的現代,Ruby道出:我們的腦袋其實跟不上21世紀的發展。

Ruby Wax

在距今兩百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得不斷和野獸奮鬥;打鬥的過程中,人體會產生可體松、腎上腺素來面對險境,不論是戰勝或被傷害,荷爾蒙在戰後都會恢復平衡;反觀現今,當面對現代的「危險」,譬如被交通警察攔下、在股市看盤決定是否投資時,人體依舊會產生那些化學物質,但我們沒辦法向交通警察大吼大叫,對著股市的螢幕咒罵不斷也無濟於事,這些沒得抒發的情緒,使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


病房內無聲的吶喊

想像你每天80%的時間都處在緊繃、警戒的狀態,情緒崩潰只是遲早的事,然而,當積累已久的壓力轉變成精神疾病的時候,才是噩夢的開始。若你的病痛是骨折或長了腫瘤,朋友會說:「有腫瘤?讓我瞧瞧X光圖吧。」但精神疾病無法從外觀或照片來判定,面對無法被理解的痛苦,精神病患習慣將情緒壓在心底,並開始咒罵自己的無能,使這些負面的聲音不斷地在腦中重複,把他們推入更深的憂鬱深淵。

令人諷刺的是,一般人得知某位同事或朋友患有精神疾病時,不會寄慰問卡或鮮豔的花束給他,而是選擇沉默面對,甚至敬而遠之。「病房內的朋友成為我唯一的朋友。」Ruby無奈地笑著說,她不斷地在思考:「為什麼身體內所有的器官都可以生病,還會得到他人的關心和慰問,但腦袋卻不被允許生病呢?」這個問題如同當頭棒喝,你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否也曾在無意間成為二度傷害精神病患的兇手?

在久遠的捕獵時代,有人因打鬥受傷時,同伴會協助包紮傷口、細心照料;在現代,面對精神疾病這類「看不見的傷口」,友人的耐心陪伴和尊重理解就是最佳的良藥。當有朋友鼓起勇氣告訴你,他正經歷與精神疾病的對抗時,你應該持正面態度,仔細傾聽對方每句話的涵義和緣由,而不是直接認定那些話必定是受疾病影響,因此沒必要聆聽或嘗試理解。


精神疾病不可怕,冷眼旁觀最可怕

過去,我們的敵人是野獸;現在,我們的勁敵是人們選擇性的漠視,唯有真正懂得每個時代所要克服的難題,人類才會激起共體時艱的精神,一起解決問題,攜手向前進。

現代生活便利、科技快速演進,都是人類智慧下的產物,我們構造出的物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緊隨時代潮流的同時,也別忘了給自己留有呼吸的空間,讓深埋心底的情緒能夠找到出口。除此之外,試著與更多的人,在快速的生活步調中,分享彼此內心的聲音,一起學會在繁忙世界中漫步,建構我們理想的烏托邦。


撰稿:Maureen Wang

別讓未知的恐懼擊退夢想!

$
0
0

你還記得童年時的夢想嗎?有人長大以後想要成為揮灑創意的藝術家,有人想要成為自由不羈的作家,而Chris Hadfield則想要成為一名太空人。1969年,阿姆斯壯成功登陸月球,他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九歲的Chris下定決心,將來要和阿姆斯壯一樣,在太空中漫步。


夢想與死亡,就在一線之間

Chris Hadfield

1995年11月,Chris首次執行他的太空任務,成功登上和平號太空站,成為首位升空的加拿大籍太空人。甘迺迪太空中心是Chris從小夢寐以求的地方,他在此著裝並登入太空船,在準備發射的等待時間,Chris強烈感受到一股對於未知的恐懼,在當時,太空船有四十分之一的失事率,即便Chris事先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和訓練,他仍然害怕,九分鐘的升空過程究竟會帶領他接近死亡,或是擁抱夢想?

恐懼到底是什麼?Chris認為真正的恐懼來自於「未知感」,如果我們能夠將未知的危險,轉化為已知、可預見的未來,或是當我們能夠確定危險發生的機率,便能找出避免的方法,不但不必隨時感到擔憂,也能減低恐懼造成的衝擊和影響。


真正的恐懼來自於認知和現實的差異

Chris Hadfield

2001年4月,Chris二度登入太空,在離開太空船進行任務時,他的眼睛受到太空面罩上的防霧溶劑所刺激,突然腫脹、疼痛不已,由於太空中無重力的關係,眼淚無法自然地流出來,他的眼睛變得更加腫脹,最終導致雙眼失明。

認知的危險和實際發生的危險之間的差異,才是真正的風險所在,也是我們真正該感到恐懼的。當你在太空中漫步時,遇到雙眼失明的狀況,想必任何人都會驚慌失措,然而,Chris想起在出發前,他已經模擬過面對各種危險狀況的應對方法,所以實際情況一定沒有他想像中嚴重,他將這股原生的恐懼感,理性地轉化為他已知的解決方法,冷靜地完成所有任務,順利返回太空船並接受眼部治療。


克服恐懼,實踐夢想

Chris Hadfield

Chris Hadfield並沒有因為害怕太空飛行的危險而放棄當太空人的夢想,他學習和恐懼相處,暢遊在太空中,見證地球的美麗、歌頌生命的偉大,他也利用網路將有趣的太空生活分享給大家,甚至在太空船內拍攝了一部音樂錄影帶 《Space Oddity》

面對恐懼,我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應對方式,我們可能會緊張、害怕,甚至選擇逃避,但是當我們勇敢克服自己的恐懼之後,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豐富收穫,以及實踐夢想的美好感受。


撰稿:Sophina

追求兩性平權,先創新思維!

$
0
0

我們往往會用女性總統、女性高階主管或是女性CEO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重視兩性平權,而這些角色都是大眾刻板印象中較為成功、有成就的,所以我們期望較為弱勢的女性,也能夠擔任這些角色,然而,唯有改變大眾對「成功」的定義,才有可能達成真正的兩性平等。

2010年,Anne-Marie Slaughter 獲得晉升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席的機會,大家都為此歡呼,因為這證明了美國的兩性平權,女性也能在政府機關擔任重要的職位,但是Anne卻決定放棄這個大好的升官機會。


關於愛和責任的決定

過去,Anne非常投入於她的事業,她和許多的女性一樣,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不輸給男性。為了工作,她過了兩年辛苦的通勤生活,錯過許多和家人相處的珍貴時光,然而,被提拔升官的同時,她終於了解到,家庭對她來說比工作更為重要。

許多人可能會為她的決定感到可惜,不過當我們反思之所以感到可惜的原因時,便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根深柢固地認為,比起公司的高階主管或是政府官員,「家庭主婦」並不是一份值得尊敬佩服的工作。在推動兩性平等的同時,大眾是否在本質上,能夠先認同「家庭照顧者」這個角色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任何高階主管或官員?


如何達成實質的兩性平權?

Anne指出,若要達成真正的兩性平權,必須從「工作環境」、「政策」、「文化」這三個部分著手。首先,企業必須認同員工的家庭和工作同等重要,並相信兩者能夠互補,職業母親比起一般人,反而能夠更有效率、更專注地完成工作,在面對工作任務時,也擁有更大的耐心和適應能力,因此,企業應該提供彈性、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以降低員工來自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

再者,「家庭照顧者」和「家庭收入者」同等重要,賺錢固然重要,但也必須有人將這份金錢轉換成對小孩的照顧。政府必須重視兒童福利建設、學齡前的兒童教育,並立法保障懷孕婦女的權利,這些事項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國家的經濟發展。

最後,為了達成真正的兩性平權,我們必須重塑男性的社會角色。在兩性平權的提倡下,女性終於能夠走出家庭,然而,男性卻不願意放棄工作走入家庭,依舊扮演「家庭收入者」的角色,社會也仍用刻板的職位高低來衡量男性的成就。

北歐國家的福利政策非常完善,兩性平權的觀念也深植人心,例如挪威的男性擁有十二周、支付全薪的「父親育兒假」,如果員工有小孩、但未請育兒假,甚至可能被公司認為是「不負責任的父親以及員工」;然而,在義大利,「Siesta」一詞指的是公司所提供的午休時間,讓員工回家與家人一起享受溫馨的用餐時光,但隨著全球化,商業競爭愈烈,許多公司漸漸取消了「Siesta」,可見這場關於兩性的價值觀改革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反觀台灣,真正落實兩性平權,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重塑社會對男性、女性的期待,更需要從正確教育下一代開始。希望有一天,當一個小男孩說出꞉「我的夢想是當一位家庭主夫!」,他會成為全班最酷、最受歡迎的小孩子。


撰稿:Sophina

Viewing all 72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