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VS電腦,誰會獲勝?
你可能覺得,在計算方面我們或許比不上它的程式運作,但在需要「動腦」的時候,人類當然略勝一籌!但是在科技越來越「智慧化」的今天,我們還能保持這樣的局面多久呢?
2011年,一部IBM生產的智慧電腦-Watson,在美國的益智競賽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打敗了幾十年來的最高獎金得主Brad Rutter和記錄保持人Ken Jennings。難道「思考」這件事已經不再專屬於人類了嗎?
電腦知識取代人類思維?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危險邊緣》(Jeopardy!),這是一個美國在1964創建的智力競賽節目,和一般的問答遊戲一樣,它涵蓋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藝術、流行文化、體育…等等五花八門的內容,但是最為人稱道的則是它有趣的問答方式:「用答案出問題,用問題來解答」!
如果問題是:
Q:The Kalahari is primarily located in this country.(喀拉哈里沙漠主要位於這個國家)
那麼你應該回答的答案則為:
A:What is Botswana?(波札那)
在眾多領域的機智問答裡,你需要的是縝密的思考和比百科全書更全面的頭腦,而Ken Jennings正好擁有這些特質。身為《危險邊緣》的紀錄保持人,Ken Jennings在2009年時接受了來自IBM的挑戰,而要和他競賽對手不是人,而是一台「超級電腦」!
在這種需要用語言表達的益智遊戲中,「思考」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的文字包含了雙關語、相似字…等等,而他們並不是靠著簡單的程式就能計算出來的。所以一直以來,Ken Jennings都認為他能夠輕而易舉的取得「人機大戰」的優勝,但是隨著科技成長,IBM開始投入大量的金錢、人力和高速晶片,而原本屬於低階思維的智慧電腦Watson,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逼近專屬於你我的思考模式!
終於,在「人機大戰」正式開撥時,兩位「智多星」在短短的時間內被這台大電腦狠狠擊敗,就像生產線上的工人眼睜睜看著機器取代自己的工作一樣,而我們-人類,真的過時了嗎?
人類還需要學習嗎?
新的科技為人類帶來美好的前景,但是當你打開新聞時你會發現:「不用藥劑師的自動配藥程式」、「能幫你總結法律摘要的新軟體」、「聰明的自動球評」…而這些新技術雖然沒辦法做創造性的工作,更何況它也不比人類聰明,但是他們的速度卻很快而且非常便宜。
以好處來說,他們幫人類減少了所謂的「麻煩事」,讓我們有更多時間來完成需要腦力激盪的活動,但是你有發現嗎,這世界上的職業千百種,而有一群中產階級正被這些聰明的電腦奪走了工作!
隨著時間過去,如果我們開始外包的不只是低階思維的工作,那生活又會變得如何?
從前沒有手機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當時可能倒背如流,但是有了「新智慧」之後,或許妳連自己的電話都不記得了!又或你是個GPS的重度賴者嗎?根據研究顯示,這些人的海馬體-處理空間關係的那一部分大腦組織會萎縮退化,因為我們不再使用我們的「方向感」,而只是被動的服從了機器的指揮。
知識就是力量
那麼照這樣下去,隨著科技進步而我們的大腦則漸漸退化,然而「知識」到底重不重要?有些人認為我們不需要學習,想知道什麼只要Google一下便立刻有解答,但是Ken Jennings指出,頭腦有「內容」的人比起只會Google的人多了兩大優勢:
一、訊息量的優勢
我們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而人類資訊量的總和,差不多每 18個月就會翻上一倍。在我們處理某些問題時,例如:我該上哪所大學?我應該主修什麼?應該投票給哪位候選人?我要挑這份或那份工作?而這些問題解答是需要各方資訊的整合,就像你不可能Google「我應不應該和他結婚?」一樣!
二、時間上的優勢
另外,若是掌握了知識在關鍵時刻你就有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曾經有一位小女孩和父母到普吉島度假,某天早晨,她和父母說:「我們必須離開海灘!因為上個月地理老師說,如果有不正常的退潮,而且波濤劇烈翻騰,這是海嘯的標誌!」父母告知了救生員,並將海灘上的一百多人清場回飯店。而那天正是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在東南亞和印度洋周邊有成千上萬的人遇難, 只有邁考海灘倖免。
用頭腦和電腦賽跑
「知識」是無所不在的,它充滿我們的生活、生命、甚至人際關係,當我們和別人聊音樂,聊工作時,就因為腦中這些零碎的小知識、小記憶讓我們得以持續。
當別人說到「我念某某大學」,而你不太可能上網搜尋然後告訴他:「噢!美國總統也是那裡畢業的。」只靠電腦,並不是時時刻刻都適宜的!
「知識」有它一定的價值,我們延續文明,分享文化,只能依賴我們的智力,而不是電腦、搜尋引擎和智慧型手機。
而你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下課鈴響就衝出教室停止學習;還是保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你可以選擇善用頭腦,善用使我有別於其他物種的豐富知識,或是完全依賴眼前的大型計算機。
大腦VS電腦,選擇是屬於你的!
撰稿:S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