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中的源頭 (internal compass) 遠遠比你擁有路線圖 (roadmap)重要。思考如何思考將是未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最近思考問題時經常遇到瓶頸, 發現自己在繞圈子, 有時習慣性地直接找解答或是詢問朋友或長輩, 漸漸地卻發現自己所追求的解答並無法從外界獲得。 朋友, 長輩或許會給ㄧ些客觀意見或個人經驗分享, 網路上也有很多的參考內容, 但是後來發現這些都無法滿足自己。 問題的形成往往是複雜的程序, 潛意識的, 它的來源通常不會是單一的, 因為這樣, 也很難用單ㄧ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我做了ㄧ些實驗, 我把問題丟在ㄧ旁, 寫在便利貼上, 放個幾天或是看完全跟問題不相干的資料, 另外, 我也想到了系統思考 (system thinking) 的方法, 試著用問題來源,影響的關係人 (stakeholder), 想要達成的結果 (outcome) 去思考整個問題的架構, 我發現當我們想要從ㄧ個問題找出ㄧ個單一解答時,往往結果是不理想的, 但是如果訓練自己從ㄧ個問題思考許多可能性, 利用樹狀圖表現出來, 這樣的ㄧ個解決方案是比較多元的。
簡化是最複雜的藝術 (Simplicity is most complex art)。 這個世界會越來越開放, 資訊正在不斷被解放中, 以前舊思維建構出的高牆也瀕臨崩解中, TED 創辦人 Richard Saul Wurman 曾經寫過ㄧ本書叫 資訊焦慮 (Information Anxiety), 裡面也談到理解模式 (understanding pattern) 的重要, 無論你是建築師, 設計師, 教育家 或是創業家, 你要理解的的問題的模式, 從複雜中找出秩序。 我想跟各位讀者推薦ㄧ則 TED 演講, Elon Musk 是線上支付 Paypal 創辦人, 成功創業後, 他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太空探索和可持續能源, Elon 接連創辦了 SpaceX, Tesla Motor, 前者是探索太空資源; 後者是電動汽車。 他在今年的TED演講談到向心中的源頭探索, 他說: “ 把問題抽絲剝繭到最基本的點, 並從中去驗證而不是類推, 從驗證過程中找到基礎的真理。“ 這樣聽起來簡單的ㄧ句話, 卻是ㄧ輩子受用。
向心中的源頭 (internal compass) 遠遠比你擁有路線圖 (roadmap)重要。 下ㄧ期跟各位談反向思維 (Think Opposite.)
撰稿:Jason 許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