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深夜,波士頓馬拉松競賽傳出爆炸案;怵目驚心的畫面被即時播送至全世界,立刻引發國際間對於「恐怖攻擊」的疑慮:這場攻擊的目的為何?兇手是誰?此外,更引起不少人對於「恐怖主義」的反思:當歐巴馬說在十六日的聲明中首度使用了「恐怖攻擊」這個字眼形容此事件並說到「用炸彈來對付無辜平民不論何時都是恐怖主義行為。」時(來源),可曾想過美國軍隊在伊拉克、敘利亞、巴基斯坦、在葉門等地區造成的無辜傷亡?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前,TED 彙整了12則演講影片的播放清單,針對「恐怖主義」提出不同面向的觀察和看法,反映出二十一世紀軍事安全政策的多面向。這十二支影片中,有描述911事件如何影響生命的個人故事,也有來自國家安全階層人員的說法,更有來自經濟角度的分析。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恐怖主義」?未來世界又該怎麼做才能通往和平之路?不妨看看以下的影片。
Jason McCue:恐怖主義是一個失敗的品牌(2012)
「打擊恐怖主義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如何看待它?因為你看待它的角度決定了你回應它的方式。若你用傳統的角度來看恐怖主義,它是犯罪行為、戰爭,很自然的,你的回應就會是以牙還牙、與之作戰。但若你用一個較進步的角度來看,恐怖主義應該更像是一種因果關係,而從這個角度所產生的回應方式就不會是報復的方式」
國際知名律師和管理人 Jason McCue 提出一個打擊恐怖主義的全新方式:把它視為一個品牌,而它就像可口可樂一樣,不但對健康有害、更對人們帶來負面影響。恐怖主義的弱點究竟在哪?如何擊破對它的迷思和神話,並同時證實我們有更好的方式?
911療癒故事:兩位母親的諒解和友誼(2011)
911事件影響了兩個青年的生命,而他們的母親因此展開了一段不尋常的友誼;Rodriguez 的兒子911事件中喪生,el-Wafi 的兒子則被控參與這場攻擊而判處無期徒刑。這兩位母親手牽手站上TED舞台,不僅講述她們跨越文化差異、從彼此身上學習、找尋諒解的過程,為其他母親帶來正面力量,更展現了女性柔軟包容的力量如何改變世界、反抗暴力。
Loretta Napoleoni:恐怖主義背後錯綜的經濟(2009)
經濟學家 Loretta Napoleoni 追蹤新興的跨國恐怖組織、秘密金錢交易、以及那些恐怖活動的資金來源,她與我們分享了一個重要的發現:資助恐怖主義的經濟來源往往與西方國家緊密相聯。
Thomas Barnett:為和平繪製新地圖(2005)
國際安全策略專家 Thomas Barnett 以寬廣視角觀察美國安全政策及在世界各地的軍事政策,並從過往經驗中對未來提出建言。在這場笑聲不斷、幽默卻不失深度的演講中,他欲瓦解美國冷戰後軍事策略,並提出一個不僅實際、合理,又簡單的令人驚嘆的建議:將軍隊一分為二!
James Stavridis: 一位海軍上校對於全球安全的看法
海軍上校 James Stavridis 提倡一個開放且合作的全球安全系統:想獲得安全,我們必須合作並除去彼此間的藩籬,建立橋梁而非牆壁。
Hasan Elahi: 聯邦調查局, 我在這裡!(2010)
911事件之後,身兼藝術家和教授的 Hasan Elahi 被聯邦調查局整整追查半年。他決定「減輕」聯邦調查局的負擔,在搜查過程中更主動的提供資料;他認為,再也沒有比主動分享「所有生活瑣事」更能讓 FBI停止追查他的日常活動了!
Sharmeen Obaid-Chinoy:自殺炸彈客學校(2010)
紀錄片製作人和記者 Sharmeen Obaid-Chinoy 曾拍攝《Children of the Taliban》、《The Lost Generation 》、和《Afghanistan Unveiled》等片,在這場演講中更用影像帶我們看見塔利班培訓自殺炸彈客的過程。在貧窮與宗教等因素相互交織的情境下,這些兒童的生活情況如何,又怎麼樣在五個步驟下,被塔利班說服成為一名自殺炸彈客?
Joseph Nye:全球權力轉移(2010)
前任美國國安局秘書 Joseph Nye 在演講中提出,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重新連結國家間的關係,建立一個正向而多元的關係。他也強調所謂的軟實力(soft power),也就是影響的力量,在現今世界局勢中漸趨重要,他也認為二十一世紀有潛力發展成一個相互合作、互信互利的時代。
Marc Goodman:未來犯罪的想像(2012)
安全專家 Marc Goodman 畢生鑽研罪犯和恐怖份子,檢視各組織如何以最新科技作為武器。在這場令人毛骨悚然的演講中,Goodman 告訴我們3D列印和個人化製藥等新發展出的科技怎麼成為恐怖份子犯罪的工具;而解決之道就是讓所有市民成為安全防禦體系的一部份,讓我們對危機有所準備。
Jody Williams:切合實際的世界和平觀(2011)
「我們可以改變世界。」諾貝爾和平奬得主 Jody Williams 說。她用鋒利的言語訴說世界各地追求和平的故事,強調了女性用和平對抗暴力、對抗恐怖主義控制的重要角色,也強調每個個體都有帶來和平的能力。
Peter van Uhm: 爲何我選擇槍枝(2012)
「有時只有槍支才能劃分善與惡。」荷蘭國防部部長 Peter van Uhm 分享了他走向用武力維持和平一途的過程,說明當槍支在善人的手中時,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Rory Stewart:結束阿富汗戰爭的時間到了(2011)
Rory Stewart 不是典型的英國國會議員;他同時也是作家和冒險家。他在911事件後親身走過阿富汗、與人民和軍閥對話,並在 Kabul 成立了慈善機構。他分享過去軍隊介入波士尼亞的成功經驗,並表示謙虛和對當地的了解才是成功的關鍵。演講中,他主張美國撤軍,並不只因為這些「安全部署」只會帶來暴力,更因為西方國家對現今軍武政策的樂觀主義只會導致「不可避免、無法想像、隱形」的失敗。
來源 > 編譯自文章:Playlist: 12 powerful talks on terrorism | 編譯: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