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54 場演說如何改變糾結人生

$
0
0

一個39歲完美主義者和54場童叟無欺,誠實爆表的TED演講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一次專屬我的TED新體驗。

在地球村生活近四十年,受到TED演說的驅使,那一股想挑戰自己的衝動不時在心裏蠢蠢欲動。Matt Cutts的:“用30天嘗試新事物” 令我聯想 A.J. Jacobs的“我的聖經狂想曲”,靈機一動而播下這次計劃的種子。


Matt Cutts:用30天嘗試新事物


A.J. Jacobs依照聖經指導原則生活的一年

依照這些演說,我擬定出一份為期一年的計劃書,分門列舉為期30天想體驗的新事物。

每月1 號,我從清單上嘗試一個項目,在15號試驗第二種。也就是說,同一時間有兩個項目進行。有些是很實際的〈減低吃肉量30天〉,和其他富哲學性質〈脆弱的力量30天〉。為了整理一年23項體驗的名單,我聽了(甚至反覆聽)大約200場TED演講。我用幾個月的時間作出規納,還預留日後想嘗試的新事物的空隙。我對自己打包票,要將這些點點滴滴毫無保留的記錄在部落格,這番誇下海口的行徑讓我頓時體驗到什麼叫"脆弱的力量"。

我一一聯繫所有的啟蒙者,讓他們知道其精湛演說在我糾結人生裏激起了不小浪花。難以置信的是其中有不少人回信!像是Seth Godin, Alain de Botton, Barry Schwartz, JD Schramm, Susan Cain, Derek Sivers和Richard St. John。信中他們的言辭鏗鏘有力,語間充滿支持我的慷慨鼓勵。Carl Honore和Sheena Iyengar在推特裏提到這份計劃書,如一劑強心針,一舉衝高了我的部落格人氣。David Logan也不遺於力的寫了電郵,傾囊相授領導者地位的心得。

2011 年11月 1 日,我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挑戰。第一項30天的時裝,靈感來自Jessi Arrington的演說“穿二手衣”


Jessi Arrington:穿二手衣

原本以為這是個好玩簡單的入門體驗,一方面可以擺脫我一貫標準的黑、白、灰著衣風格,又能滿足戰略性血拼,讓容貌變得更妖驕美麗。直到第二天結束,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誤入歧途! 風格大變之後,我反而感到格外的暴露。談到搭配服裝,“融入人群”一向是我潛意識裏堅信不疑的如來真言。要漠視別人對我的評頭論足,對我而言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挑戰。

終於深深體會這個計劃比我想像的要難。

計劃進行到活動4,12月中旬之際,我研發出一套流程:腦海裏先演練一遍過程,接著設定步驟,再轉化為實際行動。活動進行到第9,意外發現其實要挑戰30天素食並不難。這項活動真的是功不可沒;受到Graham Hill的影響,2月開始我改在上班日吃素;它不僅僅激勵我在飲食上作調整,也大幅對抗我的荷包縮水。 所以我仍至始不渝地遵循這項體驗。


Graham Hill:我為什麼要在上班日吃素?


計劃進入下半年,一些極度發人省思的體驗在我內心不斷炮轟。我不諱言,能在10月底完成這些令人抓狂的試驗根本是場天大的意外。30天的選擇是根據三場演說─Barry Schwartz的“選擇的弔詭”Sheena Iyengar 的“選擇的藝術”Alain de Botton的 “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


Barry Schwartz:選擇的弔詭


Sheena Iyengar:選擇的藝術


Alain de Botton: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

他們涉及用放大鏡檢視自身選擇;意識究竟是什麼在駕馭抉擇,如何設定界限,限制自我選擇,並且對天下無完美之物有所領悟。我花了時間仔細考量成功到底意味著些什麼;詳細列舉出這些清單的好處是,一來替未來鋪路,二來對自己瞭解的更透徹。畢竟對於過去所作的抉擇,我也不能拍胸脯保證一定都是正確的。

說到不自豪,對於較不突出的個人特質,由“30 天的時間”體驗裏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透過對Philip Zimbardo“時間心理學”的理解,又詳細檢視了一番我的過去、現在、未來。


菲利浦津巴多對時間概念的詮釋

我發現他稱之為“past negative”,那些過去令人傷神的事物也曾讓我的天空矇上一片灰,壓在心頭。他的話如當頭棒喝,讓我徹底思考分散壓力的方法。

以下就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活動清單:時裝;感謝,讚美與用心;懂得聆聽;3A生活法則;中式簡餐;驅使的動力;放慢腳步;簡單;減低吃肉量;快樂多一點;先入為主;寫信;心動不如行動;選擇;面對錯誤;脆弱的力量;時間;憐憫之心;以及平衡。

2012 年10月底,21項活動終於告一段落。 我發起的“塗鴉記事本”,用來提供塗鴉者一個記事的平台,源自Sunni Brown的 “塗鴉者,團結起來! ”。從這裡我體認到自己的優點、弱點、希望,以及最重要的,真正想從世界獲得什麼。對於計劃的落實,我感到無比欣慰。
由於這些體驗都跟日常生活中所承受的壓力和需求息息相關,所以也特別容易觸發情緒。有些時候這些體驗陪我度過生活的艱難─進行“更多的幸福”時我見上岳父最後一面。 然而有時也讓生活深受重措;工作忙到不可開交之際,我卻花了大把時間在“選擇”和“面對錯誤”這些體驗上。

總體而言,它帶給我的經驗不外乎:

• 你遠比自己想像的堅強;不到關鍵時刻,不顯出看家本領。也就是真人不露相。
• 對於自己的不完美,要保持開放的心胸。它能加深對其他事物的觀點。
• 千萬別低估作的力量;只要作就有力。
• 不要過度自省,免得妨礙身心健康。
• 如果您要嘗試類似的體驗,試度對自己寬容一點。

我一直都曉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即便過程中傷痕累累, 難免偶爾憤世嫉俗,但是通常也能從艱難的挑戰裏大難不死,跳脫出來成為更好的人。長久以來,力量和勇氣就是生命裏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是一直不確定該如何去運用罷了。鼓起勇氣完成計劃之後,才發現這些特質其實早已具備。雖然我不斷試著去接受,但也意想不到自己是如此的後知後覺。

最後,很感謝 TED 提供了這些繆思,更感謝那些啟發與眾不同想法的講者們。最重要的還有我的伴侶、家人 (尤其是我老哥的驚人作品,見插圖) 以及閨中密友們在計劃進行時給予無限的愛與支持。這些人缺一不可,少了他們這項計劃就不可能實現。希望你們不會覺得乏味。


翻譯:Melody | 原文:My Year of TED: How 54 talks changed a lif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