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在宇宙槍戰中存活的秘訣

$
0
0

我們所處的地球其實就有如宇宙射擊場上的一個大標的,數以百萬的小行星正圍繞著太陽運轉,很不幸的,其中難免有些行星的軌道會和地球重疊,這些太空子彈們的體積有的小如砂礫,它們在和大氣層摩擦燃燒後便在我們眼前蛻變成一顆顆動人且不具破壞力的流星,但另一些不速之客的造訪可就不那麼浪漫了,它們的大小範圍可以從石頭、足球場到甚至一座城市那麼大,在 6500 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行星就這麼迎面撞上地球,使當時星球霸主恐龍的帝國在一夕之間化為歷史。

當然,我們很清楚在短期間內,還沒有必要為另一顆超級隕石杞人憂天,至少在未來的 100 年內,我們還是可以無憂無慮得過日子,但我們也知道,光是一顆寬 100 公尺左右隕石撞擊地球後所釋放的能量就足以媲美 10 幾顆核彈爆發的破壞力,這個情況顯然不是我們所樂見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運用聰明的腦袋瓜避免災難發生呢?


先發制人

第一步:偵查並鎖定敵人。要在無邊無際的宇宙星海中觀測到直徑僅約 100 公尺的小行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一台動作敏捷、可觀測宇宙大量面積的超級天文望遠鏡,好隨時監視環伺在我們周遭的敵人,好消息是,我們已經擁有這種高科技的望遠鏡了!而為了防患未然,我們也準備打造更多這種宇宙哨站。

Phil Plait:「光是一顆直徑約100公尺大的隕石撞擊地球所釋放的能量就足以媲美10幾顆核彈爆發的破壞力,這顯然不是你我所樂見的,我們需時時保持警覺!」

當然,一些小行星所處的位置還是有辦法逃過我們的法網,它們離太陽離得太近,使我們難以從地表上進行觀測,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提供了兩種方案,方案 A:打造一艘能近距離在太陽周圍航行的太空船,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有效地觀測敵人的動態,不必勞心費神、虎視眈眈得往太陽盯著看;而方案 B 則是把一台天文望遠鏡送上離地球不遠的太空裡,讓它擔任起監視器的工作;這兩個方法各有利處,而值得慶幸得是,我們目前已開始著手對這兩項計畫展開行動了!

方案 A 是由 B612 基金會所提出的太空計畫,B612 基金會是一個由天文學家、太空人和工程師們組成,為研究「小行星相關問題」所創辦的組織,他們希望能透過私人捐款,打造一艘名為「哨兵」(Sentinel) 的太空梭,哨兵將貼近太陽,在和金星相似的軌道上航行,不放過任何可疑目標;方案 B 則是由 NASA 所引領,一項稱為 NEOCam 「隕石警報器」(Near-Earth Object Camera) 的太空望遠鏡計畫;在這兩大計畫中,科學家們利用行星帶有溫度的特性,在冰冷寂靜的太空透過紅外線觀測行星動態,希望能掌握到 90% 直徑大於 140 公尺、衝著地球而來的小行星,「哨兵」能看見 NEOCam 無法觸及的太陽深處,而 NEOCam 則具有接近地球的地理優勢,能快速地的對太空進行掃描,在有效率地將資料傳回地球,多虧了這兩大守護神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我們總算能高枕無憂得望著燦爛的星空。


殲滅敵人

那麼,要是兩大守護神,或是其他地球上的觀測站很不幸地發現了不速之客的蹤影,我們又該怎麼辦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得先承認自己對在影片中介紹的「拖吊」方案情有獨鍾, 通常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會發射一台探測器至太空,再以全速衝刺的方式迎面痛擊眼前的敵人,撞擊產生的能量會稍微改變行星行進的速度,運氣好的話便能打亂其原本的航道,讓它和地球擦身而過。

而為了確認這顆小行星之後的動態,我們會隨即將第二台探測器送往小行星旁,追蹤監視它的行動,這台探測器能穩定的在行星周圍運轉,然後運用機器本身的引力,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將隕石拉離原始軌道,這個計畫相當費時,我們愈快有所行動,情況就對我們就愈有利,因為要安排太空探測器的任務是無法一蹴即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盡早追蹤敵人在計畫中會如此舉足輕重的原因。

但很不幸地,我們目前還沒有類似的計畫,甚至連草稿都還沒打!目前 B612 組織已開始朝此方向展開研究,但 NASA 似乎對此興致缺缺,當然 NASA 的預算有限,除非國會和總統把這當一回事,慷慨撥款經費,否則 NASA 恐怕不會貿然行動。


坐立難安?倒還不至於

目前,我們還沒發現任何會威脅地球的小行星,雖然我們手中握有一份可疑目標的黑名單,以隨時掌握它們的一舉一動,但這些小行星會衝向地球的機率可說是微乎其微,至少我還沒有提心吊膽到為此夜夜失眠的地步。

在我著筆的書 Death from the Skies! 中,第一章就開門見山地介紹了行星撞地球的歷史,我對研究造成恐龍滅絕的撞擊效應陷入無法自拔的地步,就在我提筆進行描述時,災難當天的慘況有如身歷其境般,生動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承認自己一直都是大災難之類題材的大粉絲,我想沒有人能抗拒它的吸引力,憑著這份感覺,我也因此和相關的事物有了緊密的連結,在研究、經歷過那麼多事後,我可以大膽的說,我並不畏懼,但我確實為此感到憂心,而計算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在避免危機上幫了不少忙,畢竟這些災難不會天天發生。

但我們也別就這麼妄下定論,有了輕敵的心態,在充裕的時間內原地踏步等於是贈送隕石一張飛往地球的機票,我們可是充滿智慧的人類,比起當年的恐龍聰明太多了,在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的那刻,我們編曝露在無數遠自天外的潛在危機下,而我有絕對的信心認為我們有預知災難前兆的能力,並有所行動,我們已位處在起跑點上,但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專家,當然也必須有大量的經費用來長期抗戰,與其坐以待斃,我想金錢的花費不過只是九牛一毛,就和多數科學實驗般,在天文學界中,人們不是砸錢在研究上,而是在投資上。


來源   >   編譯自文章:How to Defend Earth From Asteroids  |  翻譯:Pau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