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lvia Earle 2010年獲得TED Prize之後,開始執行他的藍色任務(Mission Blue,暫譯)。這個計劃是在世界上的幾個海域成立「希望點」(hope spots),以加強海域保護。Earle在今年六月潛入63英尺深的海中,跟傳奇的海底探勘者Jacques Cousteau的孫子Fabien Cousteau會晤,深入了解Cousteau正在進行的31任務(Mission 31,暫譯)。
延伸閱讀:什麼是TED Prize
Earle是位海底觀察員,也是駐國家地理學會的探勘員之一。這次她跟她的摯友、Fabien Cousteau的父親Jean-Michel Cousteau,一同潛下海底,拜訪世界上唯一一個蓋在海底的海洋實驗室Aquarius,了解31任務的進行。31任務是一個為期31天的計劃,致力於研究氣候變遷跟污染是如何影響海洋生態。Fabien Cousteau和他的團隊除了做研究,同時也記錄長期住在海底對人造成的影響,因為長時間待在海底狹小的實驗室,不見天日的環境極可能對人體帶來負面影響。
50多年前,Jacques Cousteau曾帶領著一批研究員進行海底遠征。他們在蘇丹海邊、紅海的海底研究室Conshelf,做了30天的研究,而這也是發想出31任務的起源。Fabien Cousteau希望31任務不僅能傳成祖父的衣缽,同時也希望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
這次的計劃是第一次讓大眾有機會可以立即看到Cousteau的冒險進行得如何。因為Fabien Cousteau能夠利用Instagram上傳照片、Twitter發文,甚至透過Skype進行課堂教學,也有很多關於他在海底的影片串流。
31任務關切的,是人類到底對海洋造成哪些破壞,而這也是讓Earle憂慮到無法成眠的議題。過去四十年來,Earle在世界各地探勘過五十次,她待在海底的時間,超過6,000小時,可以說是看見海洋狀況的第一線。她說:「我們有能力保護海洋,讓海洋可以自行恢復。保護海洋,也才能保有人類的希望。海洋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健康。」
Fabien Cousteau想當然爾也擁有一股「海洋魂」,他表示:「因為有健康的海洋,我們才得以存在。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其實也就是對我們自己做了些什麼。」
原文網址:http://blog.ted.com/2014/06/12/31-days-underwater-sylvia-earle-visits-fabien-cousteau/
撰稿:Raqu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