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既沒有慈悲性,也不曾使任何人永駐青春。生命若長似短,那麼,該如何雕琢?才能使自己不留遺憾的瀟灑一生?
莎士比亞曾經問道:「情為何物?」
喬叟說過:「愛是盲目的。」
蕭伯納則說:「愛的成分不過就是,在兩個女人中過度高估了其中一位。」
什麼樣的愛情將能永駐人心、難以忘懷、輾轉難眠?男人與女人的關係,為何總是能養成心魔,啃的靈魂是甜是苦,Helen Fisher透過影片談論愛情、性慾與大腦的相互關係。
總是有種很神奇的事情是,在某天約會,朋友著了件新衣,你當下不吝嗇的給予讚賞,但也許隔天、或者下一秒就覺得稀鬆平常;但假若今天是你心儀對象穿了新衣,可能你到了下週ㄧ都還記得他(她)噴的香水、穿的衣服、使用的錢包等等!這聽起來也許有點荒謬,但若以元稹的作品為例: 「竹簟襯重茵,未忍都令捲。 憶昨初來日,看君自施展。」明顯地看出,心儀對象的魅力,似乎令人難擋,連張竹席都可使人睹物思人;在愛到高峰的時期,說不定你會誇張放大想像力,瞬間擁有無限精力,每日可與他同行,如同一個玻里尼亞人曾說:我想要一躍騰空!你可以整夜無眠,漫步到天明,一切順利如意時,你比平常還要快活,進展不順時,心情卻瞬間掉入深淵,就像一位紐約商人所說:「只要是她喜歡的東西,我都喜歡。」很簡單,愛情就是這麼簡單。
Helen Fisher解釋,會有這樣的原因,就在於大腦釋放旺盛的「多巴胺」, 就像你我的大腦也是如此運作,這是個特殊意義,這代表注意力將是影響心情起落的重要關鍵,Helen Fisher:「浪漫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系列的情緒,這是種驅動力。」直接從精神上發動出來的力量,是精神上想望和渴求的部分,它像是你要吃那塊巧克力的「想要」, 你在工作上想得到升遷的「想要」, 是大腦的驅動組、驅動的力量。人總是為愛而生,為愛而殺,為愛而死,人為愛譜曲、賦詩、寫小說、刻雕像、繪畫、流傳了迷思和神話,世上超過175個社會,仍以這些方式留下了強大腦系統運作的證據,愛情經過實驗的結果,似乎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卻非常有趣,它能帶來狂悲,也能帶來狂喜。
這股「愛的魔力」似乎從百萬年前開始,我們演化了三種基本的需求動力:性慾動力、浪漫愛情動力、以及和長期伴侶互相依存, 這些迴路深植在人體大腦中, 人類存活多久,這些迴路也將存活多久,這樣的存活,似乎亦如同莎士比亞說的「終究將歸於死亡的皮囊」,即便我們不相信,決心不動情,但大腦似乎有個伴侶藍圖,為我們選擇終其一生的真愛,至生至死。
撰稿: Aler 英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