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年會第五個主題,教育2.0開始之前,我們準備了北歐先生的布丁與現場嘉賓及觀眾共進午餐。張英樹主任介紹了自己的研發過程和營運理念,向大家介紹了製作布丁的經過,不僅融會了北歐布丁的精華、與台灣各地布丁比較之後精心研發而成、更是由努力不懈地身障朋友製作而成,希望更多人能認識並支持身障就業,以行動將理念化為社會的正面力量。
而TEDxTaipei這次也邀請到迷香柏樂團來到現場,演奏了震撼人心也別具意義的MISSION IMPOSSIBLE來為我們下個主題:教育2.0,帶來突破傳統的驚喜與力量!
接著出場的是劉軒與何薇玲的開場。劉軒以一段不經意聽見的父子對話帶出教育模式的現況,而我們究竟該如何打破水泥教室、帶領我們的孩子迎接一個還未知的未來呢?對於前陣子引起中華文化圈與西方教育界爭論的書籍:虎媽的戰歌,我們又該如何截長補短,從兩方擷取各自的優點,創造未來更不同的教育環境呢?讓我們聽聽下面幾位不管是教育家、或是孩子的想法!
首先,我們邀請到教育家姚仁祿來到現場,而他也與大家分享他對台灣的教育現況的觀察與建議。他認為台灣教育目前的問題便是過度聚焦使用性、鼓勵背誦而非思考,而真正能讓我們的大學突破現有僵化思維的是,不是教育改革,而是更多的想像力。政府給現在年輕學生的教育觀念與學習方向應該要往創意、思考的方向走!
下一位講者不是經驗豐富的教育家,卻是一個成功學習的榜樣。TEDxTaipei邀請到了職業女棋士黑嘉嘉來到現場分享她的成長經歷:從嘗試體操、琵琶、鋼琴、游泳、到最後認識圍棋並發光發熱的經過,而成就她的不僅是她清晰的明白並勇於追求自己的興趣,也有她的父母所帶給她的開放學習環境。黑嘉嘉告訴所有台灣家長「不需要去在意表面上的分數,而該去挖掘孩子的思考力。」而她也告訴了台灣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方式,分享了她如何在追求自我與尊敬長輩之間互不衝突!
被電機學界陳良基稱為「基神」的陳良基院長談的是教育,卻先與大家分享了從小務農的經驗。他認為教育和種田是一樣的道理:以紮實的基礎訓練為基底,最後再以創意思考作為總結。作為科技教育者的他,希望利用科技來傳遞更多的訊息,透過這次的演講提倡創造力、並鼓勵跨界的學習!
我們很難不注意到下一位講者特殊的發展經歷:赴紐約發展的動態圖像導演劉耕名,其實曾是踏遍全台森林、蒐集蝴蝶標本、發現新物種的昆蟲系學生。他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棵樹會有什麼甲蟲!」從台北萬華飛往紐約,他用他熟悉的「採集昆蟲」方法去觀察並體驗不同於一般人眼中的紐約,累積的美感能量終於爆發、作品獲得無數肯定。分享了他的創作過程與日常生活點滴後,他告訴我們,他最大的渴望便是繼續為這片土地創造出更多更美的動畫。
擁有高學歷的Andrew Hsu,對於學習有著多元的看法。他鼓勵大家對教育保持開放的心、對文化保持開放學習的態度,並不一定要跟著教科書的進度走,而是在自學的過程中設定自己目標、了解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他對教育的自由看法相信啟發了不少新思維!
Patrick Newell久居東京,主導並提升許多亞洲、中東、歐洲、俄羅斯及北美的學習環境。他分析了一般孩子的日常時間,發現扣除了上學及睡覺之外,每個孩子每天都有47%的時間是完全自由的,而這些時間該如何利用呢?他在演講中播放了小朋友們宣傳反捕鯨活動的影片,讓我們看見孩子們積極的學習態度與不可思議的成果,提醒我們比起背誦與傳授,讓孩子們從合作、溝通之中學習將會是更好的方式。
Uncollege.org創辦人Dale Stephens可以說是教育界的駭客,認為學習並不一定要進學校,可透過各樣的管道及社會經驗自我實現。「Education is becoming decentralized.」他說到,提醒大家在這個網路與科技日漸發展的時代,學費不停上漲,但學校的教學品質卻不一定成正比。而到底要不要去學校也不是問題的核心,我們該思考的是我們能否相信人們有能力激發內心那份對事物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