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見「母親」這兩個字,在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畫面? 是在家長接送區等待的身影,如雪花般湧上髮際的白頭,還是為了特別日子擦上香水、一抹朱色唇膏的倩影? 無論她的菜是否色香味俱全;作的事是否盡善盡美,若能將母親的辛勞放在天秤上衡量,她的牽掛應不亞於任何CEO。』
當我們看見6歲接觸圍棋,8歲即立志做職業棋士的黑嘉嘉因自主學習而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時,不禁佩服她選擇掌握自己人生的勇氣和堅持下去的毅力。但在此同時,不妨也想想背後支持黑嘉嘉的那股溫暖力量。有人曾對黑嘉嘉的媽媽說:「黑嘉嘉的成就,是你最大的快樂吧?」 黑媽媽驕傲地回答說:「黑嘉嘉的快樂,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黑」母三遷
澳洲出生的黑嘉嘉,四歲回到臺灣,十一歲因為父親的工作需要又搬到了美國。
在黑嘉嘉的童年裡,為夢想遷徙的路上,一直有著媽媽的陪伴。
為怕孩子不會中文,黑媽媽毅然決然自澳洲搬回臺灣,讓她接受中文教育。在黑嘉嘉三年級的時候,她考上了秀朗國小的游泳班,媽媽為了讓他能減少通勤的時間,於是搬到學校的附近。十一歲舉家搬回美國之後,嘉嘉仍堅持著對圍棋的夢想,靠著在網路上自學,和亞洲的高手們對弈。十四歲那年,黑嘉嘉和媽媽到中國去參加職業圍棋的定段賽,進而改變了她的人生。為了讓嘉嘉繼續圍棋之路,除了陪著她出國比賽,黑媽媽更帶著嘉嘉回到臺灣定居,繼續陪著她朝夢想前進。
支持代替作主
黑嘉嘉四歲的時候,和外公一起看了亞運轉播,看到了體操比賽,於是央求著要學體操。媽媽帶著她到了健寶園試上了一門課,上完之後,媽媽問她開不開心,她說開心,便幫她註冊了一期的課。 當嘉嘉得知一期的課是三個月之後,就跟媽媽說:「3個月後你還是要帶我去學真正的體操。」
黑媽媽:「你知道這不是體操?」
黑嘉嘉:「我知道什麼是體操啊!」
黑媽媽:「我現在知道你知道什麼是體操了。」
黑媽媽雖驚訝於女兒這麼小就知道這不是體操,仍不斷地替開始幫女兒詢問關於學習兒童體操的課程,甚至打電話到中華民國體操協會去詢問,找到了台北市唯一一家兒童體操推廣中心。
黑嘉嘉也學習鋼琴和琵琶,但當時因為還有學習其他才藝的情況下,時間分配上沒有辦法有周全的時間練習,因此希望暫停一項樂器。由於她的琵琶是由學校老師提供的,黑媽媽心想不如把琵琶還給老師,繼續在家裡學鋼琴。當時她答應了,但是後來有點後悔,又去找媽媽商量。因為嘉嘉認為,之後回到澳洲想學鋼琴很容易,但要再找到琵琶老師可能就比較困難了。黑媽媽聽了也覺得蠻有道理,便停掉了鋼琴課,買了ㄧ把新琵琶給她。
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但是黑媽媽並不會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認真看待孩子的想法,反而尊重、支持並鼓勵她多元學習。她認為多元開發興趣才更有機會找到孩子的所愛。我們常常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便為他們作主。試著靜下來,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興趣並支持他的選擇,對孩子來說會是更好的幫助。 開明的黑媽媽曾說:「嘉嘉要學什麼東西,我負責找學習的地方,盡量幫她完成夢想,前途則交給他自己決定。」
記得濃郁的咖啡香,調和了臺北喧囂繁忙的氛圍,第一次與黑嘉嘉和黑媽媽碰面時,黑媽媽靦腆地帶著嘉嘉一同前來,臉上滿是驕傲地和我們侃侃而談著嘉嘉的成長過程、輕描淡寫地描述著這些聽來高潮迭起的人生轉折,彷彿這些甜蜜的付出就像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努力一般的自然。除了花許多時間找尋最適合的老師、在各大洲遷徙、從旁支持協助找尋資源等等,嘉嘉每一個人生決定,媽媽都沒有缺席。每次看到黑媽媽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女兒夢想的那種熱情和漾起的微笑都讓我們感動不已。
母親,總是象徵著那溫暖柔性的力量。事實上,媽媽是堅強地陪伴孩子這趟充滿冒險的生命旅程。在雀躍欣喜的時候,一同分享快樂;挫折低潮的時候,一起揮淚邁步。 媽媽們,並不吝於表現出對兒女的愛。
創造回憶
在地球的另一端,身為父親 的 Steven Addis 則用另一種較為涵蓄的方式記錄著他對女兒的愛。Steven Addis 是一位職業攝影師,但他畢生最珍貴的15張照片都非他親自掌鏡。這些照片沒有專業的攝影構圖也沒有光圈快門的設定,有的是聯繫父女一輩子的成長回憶。
十幾年前,因為到紐約的演講適逢女兒一歲生日,Steven Addis 的太太為他和女兒在紐約第57街和第5街的交叉口拍下了他們的合影。整整一年後,他們又有機會回到紐約,便決定在重回同一個地點拍ㄧ張一樣的照片。往後的日子,這張攝於紐約的父女照成了他們的傳統,每年必定要重回紐約,擺出一樣的姿勢,請路過的遊客幫忙記錄這個屬於他們的回憶。
他們從沒想過這個旅程會逐漸變得神聖。年復一年,他們重新審視彼此的關係、想法,一起討論、一起成長。這段專屬於父女的相處時間,是他們整年最期盼到來的時刻。
在最近一次的旅程當中,父女漫步在紐約的街上,女兒莎賓娜突然停下來,指著那賣洋娃娃店鋪,回想起她5歲那年第一次經過這個櫥窗時內心那興奮不已的心情。而現在的莎賓娜,正準備申請大學,當女兒決定要到紐約念書的那個時刻,Steven Addis 感受到在和女兒一起創造的事情當中,回憶,是最可貴的。
回想一下,那個帶著點心接送你上、下課,總是在鏡頭的另ㄧ側捕捉你童顏的人,家族合影中是否也常常少了他的影子呢? 不管你是父母或孩子,每年拍一張屬於你們的照片吧,不要遲疑地請陌生人幫忙拍張照吧,相信沒有路人會拒絕你的!亦或是懷著感恩的心為你們創造自己與眾不同的回憶吧!
撰稿:Nancy 楊雅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