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一個活的有機體,可以改變自己的結構與功能,即便滿臉皺紋、疾病纏身,大腦也會持續產生變化。人腦,存有複雜且奧妙的運作模式與令人驚奇的適應性,這更是引起科學家們深入探究的重要原因。
神經學家Daniel Wolpert除了從科學的角度探究大腦的重要性之外,更細說大腦的「控制權」,從真實的生活案例討論大腦與自我行為的相互影響。
為什麼我們和某些動物會有大腦呢?
並非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大腦,因此,若我們想知道大腦的作用,就得瞭解大腦的進化史,也許,你會認為大腦的存在是為了思考、判斷,如果你從這個角度思考,這有可能使你誤判大腦的存在原因,Daniel:「大腦的存在是為了產生適合且複雜的動作。」這意味著不論是說話、姿勢、寫字、冒汗……等等,都需藉由收縮肌肉達成;感覺、記憶和理解程序,也需要與肌肉配合,因此,大腦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整合」,這意味著感官系統的的整合度,包括跨感官的整合度。
Daniel Wolpert的團隊想要做的是:針對人類如何控制動作這件事去進行逆向工程,也就是說當我們送出一個指令時,肌肉亦會反應收縮的現象,你的手臂或身體的移動,將得到來自於視覺、皮膚、肌肉等處的感覺回饋,當然這種回饋也會充斥雜訊,舉例來說:當你將手放在桌子底下,試著用另一隻手去找到它的位置,但有可能會有誤差幾公分的現象,這是因為「感知回饋中有雜訊」,同樣的,若遇上重要事務處理、執行任務時,大腦也會充滿不確定性和變異性。
大腦的老套通路
當我們對某些事物產生新的信念時,人們習慣先設定預期結果,然後再作出行動,想像你正在學習打網球,當球朝你飛過來時,你必須學習控制球的落地位置。依據Daniel提出的貝葉斯的理論,透過這些反覆地學習經驗,可以由大腦開始學習控制資訊,並將這些資訊合併,Daniel的研究發現,人們在學習新的動作技巧時,也有同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我們學習且累積了關於世界的許多統計資料時,我們也漸漸受到自身感知器官產生的雜訊,當我們「習慣」某種通路時, 我們也將低估自身產生的力量,因為大腦產生的特定神經迴路,導致我們容易一成不變。
設定好的優良通路
你或許會認為,擅長進行「優秀動作」的人,腦部的演化過程似乎更為,然而在人生中,也可以藉由練習、學習讓腦部通路變得更靈活,而設定一個靈活的通路祕訣就在於:設法降低負面雜訊的干擾,基本的概念是,當你計畫你的行動時, 其實就是在排除雜訊了,當干擾變少時,大腦便可以開始控制行動。大腦神經迴路的變異性推翻了數百年所定義大腦不可改變之觀點,更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腦可以透過思想和動作的訓練來改變它的結構與功能,所以千萬別低估自己的能力了,不論是面臨重大疾病、需康復等情況,當我們能夠瞭解如何控制動作、訓練大腦時,所有的傷害都有可能有復原的機會!千萬別小看動物的簡單的行為動作,因為動物們腦中可是正在進行令人驚訝且複雜的思路過程!
撰稿: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