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Twitter、Youtube已經是現代資訊的最佳溝通工具,人們利用網路社群創造新空間,利用視頻看盡世界大小事,不論是旅覽世界傳奇、還是小品連續劇等,這些傳播空間的進步皆使世界全球化,但是這樣的全球化究竟帶給我們生活什麼衝擊呢?
Adam Ostrow是一位新媒體創業者和評論家,他指導許多重要獨立新聞網站,讓許多獨立新聞網站更富有獨特性,他的文章經常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和倫敦時報等引用,由此可見他更是新媒體上不可或缺的狠角色。
Adam Ostrow在這訊息多變卻快速轉化的時代中,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你死之後,網路上的虛擬身分會發生甚麼樣的變化?這個身分是否能繼續「活」下去呢?
人類訊息的傳播方式由單線性轉為雙線性,快速與便利已成為新世代的最佳代名詞。截止到今年年底之前,全世界總計將會有近十億的人口活躍於各個社群網絡之中。而這其中擁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有一天他們將會面臨死亡!這樣的想法固然存有病態,然而這之中卻蘊藏了深遠意涵的議題值得我們深刻發掘。
訊息永不消失殆盡
Derek K. Miller是一位科學和科技類的新聞工作者,因罹癌而離開人世,他要求家人和朋友在他死後把生前預先寫好的一篇文章發布到網路上。他說:「就在此刻,我已經死了,而這也是我最後發佈的一篇部落格文章,我要求我的家人和朋友,當我的身體最終敵不過癌症的折磨而停止運作時,將這則事先準備好的訊息發佈出去,作為將這個活躍的網站轉變為歷史檔案的起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然,這名新聞工作者的資訊與檔案,被更加謹慎的被保存與留下,然而,這其中值得我們討論的是,現在仍存活的我們事實上都正在創造檔案,而這些檔案有可能會被儲存到某個角落,時代就是這樣的進步,這與過去截然不同,年邁的父母親或是祖父母在面臨寶貴回憶時,他們可能頂多擁有保存很久的一些照片或家庭生活影片 或是一本日記簿。但是如今,我們正在創造多元豐富的數位檔案庫!而這些檔案庫像是沒有壽命一樣,即使在我們離開人世之後,檔案仍會被永久的保留在雲端之中!
死神與存活者的新時代對話
Adam Ostrow也透過Foursquare網站呈現出「死神與存活者」的電子對話:
Adam Ostrow: 哈囉!
死神:Adam?
Adam Ostrow: 是的。
死神:死神可以隨時隨地將你抓走,甚至是在擁有生機之處。
Adam Ostrow: 你到底是誰?
死神:在一切都還來得及時,快登錄到ifidie.net!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其實該項服務所做的,非常簡單,就是讓你在死後,可以在Facebook上發布你生前完成的訊息或影片,讓你的故事在死後也能夠繼續生存。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外一項叫做[千憶]的服務,這項服務允許你設立一個線上空間,讓你所愛的人們在你死後得以上傳照片、影片和故事。 時代的進步當然不僅只在於電腦、手機等電子產業,機器與人類的語言將更完整的結合,Tweets、Facebook、社群影片、視頻和部落格文章,除了可以當作資訊之外,更能衍生出解析一個生命體所留下的內涵,而當這樣的情況真的發生時,我們各種數位分身將真的可能在我們死後繼續和這個真實世界互動! 而我們現在習慣用的Twitter也有可能發展出「Next Twitter」,他可藉由分析你所有的推特串,以及所有你已經發布在Twitter上的內容,去預測你下一步可能會說些什麼。
機器人將是科技時代的新朋友
隨著我們科技能力的蛻變,你可以大膽想像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世界的進步模樣將是與機器人共創,MIT的Media Lab正在研究製造可以更趨近於人類互動模式的機器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假若機器人們與人的互動基礎奠基在專屬某個特定個性、以及此人終其一生所發布的數以萬計訊息內容而成的情況之下,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將會有所改變。
在這進步飛速的時代當中,人類所該學習的課題究竟是突破,還是維持傳統?「方便」帶來資訊留存的正作用,也帶來身份混淆的副作用,這些科技與傳播的更新互動,將為活生生流著血液的真實人類帶來什麼實質影響?倘若人、人生的定義有新的解釋,我們的時代將會是怎樣的時代?這些更是我們值得思索的重要問題。
撰稿:Aler
Image may be NSFW.Clik here to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