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在貧民窟點燃教育希望

教育,一個一個慢慢來吧!

我們常聽到:用教育拯救貧窮,用教育改變世界,似乎「擁有知識」是許多改變的前提,所以世界上出現了所謂的「義務教育」。但是對於某些連這個基本義務都無法負荷人而言,他們是否也能有跳脫改變的機會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基金會或在各界有聲望的學者都砸了大把鈔票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公益學校」、「希望學校」等等,它們被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一個回饋社會的方式。但是若相比起同樣規模的一般學校,這些不下少數的公益學校卻很難擁有相等的教育品質。


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

在印度,約有兩億個孩子無法上學,又有一億多個孩子,上了學卻不會閱讀。而在幾年前,Shukla Bose 辭去了在企業界的工作,投身於教育,成立了 Parikrma 基金會,並在印度的貧民窟建立了第一所 Parikrma 學校。而這樣的計畫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和迴響,許多人開始問她:你打算做多大規模的教育?你預計招收多少學生?你希望什麼時候開設分校?但在公益教育這一塊,Shukla Bose 選擇了另一條路:

「我們不是在玩數字遊戲。我們希望每次接受一個孩子,帶領這個孩子度過教育期,送他們上大學,讓他們為更好的生活努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Shukla Bose 在推行教育上「重質不重量」,不建立大規模的公益學校,也並未接收所有的失學孩童。或許你會想,若是把同樣的金錢花在建立更大的學校,是不是能夠讓更多的貧民窟孩子擁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而 Shukla Bose 則指出,雖然這樣的學校沒有辦法在短及內就顯示出教育改良的成效,但是以長遠的發展計劃而言,這些受到 Parikrma 學校教育的孩子卻更能有實質上的改變!


教育迷思

在 Shukla Bose 推行的教育計畫中,她發現了許多我們對於「貧民窟孩子」的刻板印象,你是否也曾經認為:

1. 貧民窟的孩子不會說流利的英文,他們的家庭成員也不會,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也不會。
2. 貧民窟的孩子永遠不可能掌握ICSE(印度中等教育認證)的課程。
3. 貧民窟的家長對於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不感興趣,甚至更希望她們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而在 Shukla Bose 的觀察中,這些全是錯誤的!這裡的孩子就和一般人一樣,甚至因為自己的生長環境而更努力。他們接受各個領域的教學,並在專業表現和比賽上擁有非常優異的成績。而在演講中,Shukla Bose 也說道:「不久前,甚至還有位於印度明星學校的孩子希望進入 Parikrma 學校來就讀!」


點亮生命

從教育衍生的力量往往難以預計,Shukla Bose 曾提到在貧民學校所舉辦的家長座談會,一開始,來參加家長都是以「蓋手印」的方式來表示出席,而現在,他們開始「簽名」了!而是什麼造成這樣的轉變呢?想當然,這些受到教育的孩子不僅僅改變了自己,更影響了家人。

在貧民窟內,或許有很多在各個方面具有潛力的孩子,有人擁有藝術天份,有人對體育很在行,但是在缺乏知識的情形下,有多少孩子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藝術家」、「運動員」這樣的職業?

至今,Shukla Bose 已創立了四所一般學校以及一所專科學校,這一千多個孩子來自於 28 個貧民窟與 4 所孤兒院。雖然這樣的數量並不驚人,但是在更有規劃的教學之下,這裡的學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品質。

短時間內,在「質」與「量」的取捨上,總是不免受到爭議,是該基礎性的全面改善,還是一個一個慢慢教育呢?當你回到教育的本質,讓孩子真正學到知識才是我們更需要的。而 Shukla Bose 所堅持的小規模教育,在幾年之後或許能將這些擁有良好教育的孩子從這裡開始擴散,把更好的教育理念傳達出去,創立更多類似的教育機構,讓他們在「量」的方面也得以改善!

而你是否對於教育現況感到不滿呢?不妨開始著手改變吧!


撰稿:Sandy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