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當電腦能和人腦結合 人類究竟可以變得多聰明?

$
0
0

Ray Kurzweil,你或許不認識他,但你肯定用過Google翻譯中的語音功能,他便是語音辨識這項技術的先驅,另外他還是有名的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創辦人之一。

這次的Talk中,他以未來學家的身分探討人類可能的新文明,試著想像,如果我們的大腦能夠與電腦融為一體,會發生什麼事?我們能夠接收、處理更多資訊,人類的文明可能可以到達另一個境界。

進化的關鍵:大腦皮質

大約在兩億年前,恐龍還是陸地生物霸主,哺乳動物雖然並不多,但已經有所謂新皮質(neocortex)的構造,我們腦中的皺褶便是由皮質所組成。它讓我們得以思考,或者改變行為,例如老鼠逃避貓的繞道而行。由於具有改變行為的能力,使6500萬年前,面臨劇變的環境時,哺乳動物生存下來的重要關鍵。

現在,新皮質占了人類大腦體積將近80%,我們創作歌曲、開發新科技都是倚賴這層皮質,例如,顳葉處理著聽覺,枕葉則處理著視覺,再往上層結構,額葉,我們已經可以學習語言、擁有情緒。

回到科技的發展,根據Ray Kurzweil所預測,5到10年後,當你使用搜尋引擎,已經不再是單純搜索詞彙與相關字的組合了,而是它將開始理解訊息,搜尋整個互聯網以及浩瀚書籍,舉例來說:未來你的Google助理也許當你在散步時,會告訴你:「嘿!你上個月服用的藥品,無法改善睡眠中止,就在一分鐘前,已經有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發表了,讓我來向你報告。」

是機器?還是人類?

IBM在2011曾派出華生(Watson)與人類一起參與智力競賽,他是一個電腦機器人,磁碟內擁有維基百科全文,比賽時甚至沒有連接到網路便贏得了冠軍。華生扮演的角色相當於大腦皮質。

科技微型化的趨勢,讓我們在20年後將會有奈米機器人,屆時奈米機器人將擁有更勝華生人工智慧的頭腦,而且它將經由血液進入我們的大腦皮質,這便是Kurzweil所說的頭腦晉級。你除了擁有自己的大腦皮質,還可以整合電腦的資源與功能。

他大膽預測,2035年時,你便可以從大腦中直接連結所有複雜資訊,Ray Kurzweil則觀察,這將能夠結合非生物與生物的優勢。他在過去即表示科技帶來的回報是指數級成長,而非線性。而我們也不再需要受限頭顱空間,便可擴張新皮層。

200萬年前,我們因為發展出額葉皮層,而從猿人進化至人類,現在有機會再向前跨越一大步,但我們跟的上科技的急速發展嗎?


撰稿:林志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