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了解人類,才能跑得更快!

$
0
0

全球最大體育盛事奧林匹克運動會,其核心精神在於「更快、更高、更強壯」(Citu Ius, Altius, Fortius)。跟過去相比,現代的運動員的確朝著這個目標前進:2012年倫敦奧運的馬拉松冠軍,比起1904年的成績,整整快了一個半鐘頭。然而人類並沒有進化成另外一個種族、基因也沒有顯著的改變,這突破體能極限的成績,究竟是怎麼來的?


科技引領之前

除卻那些藥物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革新是運動成績向上突破的主要原因,運動科學記者David Epstein提及操場地面的不同,對於跑步所造成的影響,就超乎我們的想像。

以100公尺短跑來說,1936年的世界紀錄保持者Jesse Owens與現今的最快成績締造者Usain Bolt相比,在Usain完成100公尺之際,Jesse還有4.3公尺才到達終點,就短距離跑步來說,4.3公尺是相當大的差距。然而若是將他們放在同樣的地面材質做比較,Jesse只會輸Usain一步而已。

另外,觀察100公尺自由式的成績紀錄推進,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分水嶺,第一點是由於自由式滾轉的發明;次為泳池旁的排水溝設計,減少了水阻;第三點則是全身一般俗稱鯊魚裝的泳衣設計。

David Epstein


體型與天分之間

在科技進步的同時,教練也開始以科學的方式來訓練運動員;除此之外,運動員天生條件的篩選也多了更多的明確指標。

在過去,無論何種運動,中等的身高、體重被認為是標準運動員的身材。漸漸的,由於科技的發展,運動開始不再是某些族群的專利,大眾都能自由的接觸到各項運動,運動員的身形也漸漸產生了變化。像是籃球員的身高越來越高,NBA的球員中每10位就有1位是超過2米的長人;而在長人越高之際,需要嬌小身型的運動,諸如體操等,選手則是越來越嬌小。

特定運動所需要的身形也漸漸被區分出來,像是游泳選手傾向擁有較長的軀幹、較短的雙腳,以達到像船隻在水中直線前進的可能;相反的,跑步選手則有著較長的腿跟短一些的軀幹,以增加每一步跨出的步伐,像是下圖所見的的世界頂尖游泳選手Phelps以及田賽選手Hicham,他們身高相近,但體型卻完全不同。

David Epstein


超越立足於知識之上

在生理限制之外,心理的強健更是讓運動表現提升的原因:透過對人體的了解、更多運動知識的突破,人們開始了解到過去所謂的極限不再是極限。

David提到過去人們將超級馬拉松視為對人體有害的運動項目,但在今天我們對生理構造有了更多認識之後,我們知道身體是能夠承受這種刺激的:發達的汗腺以降低體溫,窄腰、長腿更能吸收地面反彈的力道,強壯的臀肌有助於保持穩定向前。於是立基於此,運動員得以在場上耗盡能量,追尋更高境界的自我肯定。

運動除了讓忙碌的現代人適度的刺激身體、增進健康,拜科技所賜,人類得以在器材輔助、設備進化及了解身體結構的基礎之上,在安全範圍內挑戰自我極限。除了生理極限之外,運動帶給你我的心靈滿足與成就感,更使得我們「更快、更高、更強壯」。


撰稿:Tina Miao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