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猶太民族的歷史傷痕,建築師要尋找的不只是在建築設計的意象,更需要一種語言的處理。這樣一種語言必須能夠訴說故事,記住過去的時光,卻不停留在過去。
上個禮拜柏林參加TED沙龍,由柏林市政府和當地的企業邀請、TED 團隊製作。主題為"Bits of Knowledge"。一共有12位講者,包括:統計學家、巨量資料專家、微型貸款創業家、攝影師、音樂人、研究東德秘密警察(Stasi)的學者等。每個人用18分鐘分享一個改變世界的想法。這次的活動在柏林市中心具有歷史意義的歌劇院舉行,一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30個國家、1,500人的參與,也為這個城市帶來觀光行銷的附加價值。
趁著此活動,我造訪了位於柏林的猶太歷史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由波蘭籍建築師丹尼爾.李賓斯坦(Daniel Libeskind)所設計。李賓斯坦是一個說故事的大師,他在2009年TED演講「建築的十七種語彙」正演繹了這樣的精神。這十七種語彙分別是:政治、民主、冒險、不經意的、原生、極端、回憶、複雜、情感、溝通、無法解釋的、手作、真實、空間、尖銳、敘述、樂觀。
要處理猶太歷史博物館這樣的建築並不容易,李賓斯坦面對的是一個歷史敘述的問題,必須找到一個支點藉以平衡。他選了軸(axis)、空(void)這兩個語彙當作支點,空代表整個世代的失落與迫害,軸代表著交錯。整個建築用斷裂的線條連結而成,如果從高空俯視像是兩三道閃電的連結。 軸ㄧ共有三個交錯點:猶太民族在德國,從德國逃亡,大屠殺。每個軸線延伸歷史命運的轉折, 其中ㄧ條延伸到建築物外的ㄧ放逐花園 (garden of exile),由四十九根柱子排列而成,柱子上面種滿了橄欖,象徵救贖。
另ㄧ條軸線是空。空的意象亦是一種語彙,長廊的盡頭是一個密閉房間,高聳的圍牆夾縫透出一點光線,寂靜有時佔據你的心,令人窒息。外觀是用灰色系鐵皮建構而成,牆是封死的,穿插著不規則線條的開窗讓陽光滲入,由內望外只能透過這些開窗。猶太民族被迫面對的不連續(discontinuity)在李賓斯坦的語彙中是無盡(no end),在三層向上延伸的樓梯盡頭是一面死牆,沒有出口。回憶是不堪的,即使想要忘記,它像夜半的鐘聲一樣不斷縈繞在旁,在這個語彙上李賓斯坦設計一個房間,地上放置數千個用鐵鑄造成的臉,這些臉充滿了各種表情,踩在上面發出隆隆聲響像是歷史的哀嚎,也是揮之不去的夢靨。
我離開博物館,強烈地被李賓斯坦的語彙吸進去,如同黑洞。
原文:建築是一種語言
撰稿:Jason (TEDxTaipei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