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凱達格蘭大道被滿滿的人群擠得水泄不通;兩場遊行聚集起數萬位朋友,齊聲向政府呼喊著使社會變得更公正、更美好的訴求。而在週六舉行的同志大遊行不僅在今年邁入第十屆,也號召了超過六萬五千名朋友參加,突破去年的五萬人次,而參與遊行、連線力挺婚姻革命的團體也十分多元,涵蓋環境、動保、勞工權益、國際人權等。這次同志遊行的成功讓我們看見,台灣社會有越來越多人認識性別議題、並願意發聲,而更多人的「看見」與「討論」就是引發所有改變的開始!
今天,TEDxTaipei 要推薦給大家的主題清單:性別角色與刻板印象,便是順著同志運動的脈絡,從力圖改變「男性/女性」這種二元思考的同志議題,回溯到企圖推翻父權社會單一價值觀的女性議題,帶大家認識種種改變性別刻板印象的努力。
這五場演講各有獨特的觀點,演講的風格也十分幽默、生動、有張力;而在面對種種僵化的社會制度時,他們富有彈性的思維、積極卻不強硬的作風,也幫助他們找到了改變社會的方式。你曾在生活周遭發現任何關於性別的問題有待我們去改善嗎?不妨看看以下的演講是否能為你帶來些新想法!
Courtney Martin:重塑女性主義(2010)
大家先別被「女性主義」四個字給嚇跑了!活潑、迷人、坦率的講者 Courtney Martin 在這場演講中分享了她成長過程中領悟的、三個看似矛盾的道理:
她說:「長大好像就是不斷的否決過去,卻又突然想修正回來」,並分享了她如何因父母身為社會運動者的關係而認識女權主義,並逐漸摸索出一套更有彈性、更多元的想法。她也學會在「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時,保持著偉大的信念」,並訴說她想要有所作為的心是如何在經歷過沸騰、沮喪之後,因母親的鼓勵而繼續溫柔的前行。最後,她告訴我們:「長大不過是瞄準巨大的成功,然後徹底失敗」,但這並非要我們放棄夢想,而是學著在結果的成敗之外,學著看見人們對抗艱鉅難題時最珍貴的努力過程。
在走過這些旅途之後,她擁抱這些矛盾,並發現「在難以承受的狀況下行動、愛人,從中讓生命充滿挑戰和回饋」,是她的母親給她最大的啓發,也是她對於女性主義最深切的體悟。
Liza Donnelly:用幽默的漫畫改變社會(2010)
成長於性別意識保守的五零年代, Liza Donnelly 一開場便說道:「我曾經很害怕『女性特質』,但我已經學會了偽裝和彈性;事實上,我用一個有趣的小方式克服了恐懼」。她所說的方式,就是幽默的漫畫!「幽默依賴於社會的傳統。它扭曲一些我們已知的現況、隱身於行為守則和社會規範之後,製造出意外的效果」,Liza Donnelly 說到。
圖像是會說話的;而簡潔、直觀、幽默的圖像更能直搗問題核心、並且化解批判性言語可能帶來的不快,進而改變社會。也因此,在這場不到七分鐘的短短演講裡,觀眾的笑聲從未停歇,各位讀者也別猶豫,按下播放鍵與我們一起欣賞這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漫畫吧!也歡迎各位讀者到她的部落格欣賞更多作品!
Johanna Blakley:社群媒體和性別區分的終結(2010)
有別於上則演講中,講者透過幽默的漫畫直搗性別刻板印象問題,Johanna Blakley 在這則演講中提出的改變之道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社群媒體!
從媒體公司分析群眾的人口統計學來看,Johanna Blakley 所言十分有說服力:過去,媒體公司從所屬的群體(例如性別、年齡層等)推測群眾的喜好、行為、品味,進而製造各種產品與廣告;但現在,這些舊分類的意義已不那麼重要,而每個人的品味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再由媒體公司預先幫我們定義!此外,我們也能在社群網路上輕易的謊報年齡、隱藏性別、與志同道合的人聯繫,而這便能直接的突破傳統的性別框架。
演講末尾,Johanna Blakley 說到:「你能想像一個不被性別刻板印象、或其他舊人口統計學定義給主導的媒體風氣嗎?我等不及想看看了!」這場2010年的演講已經經過兩年,台灣的社群媒體早已蓬勃發展;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同意她的觀點,又或者有什麼其他的觀察呢?請與我們分享!
Tony Porter:給男人的忠告(2010)
「出櫃」一詞,被我們普遍用來形容同志朋友們公開自己性向的時刻;而人們較常忽略的是,男人們也需要「出櫃」!在 Tony Porter 的演講中,他坦誠的告訴觀眾,他也曾經在教育他的一對兒女時,發現自己不自覺的因循着他父親過去教導他的方式,要求他的兒子遵守「男人的箱子(Man box)」裡的準則:男人是勇敢的、不會痛的、絕對不能有所恐懼、並且主導一切的。
這個「男人的箱子」不僅定義了男性「該有的樣子」,同時也暗指了:「女性並不擁有這些特質」,而 Tony Porter 指出,這就是為什麼世上仍有許多男性將女性視為玩物、施以暴力的原因。他誠懇地與我們分享了他在十二歲時走出這箱子所帶來的震撼、矛盾與恐懼,並期待我們的社會有更多男人拋開這些角色設定。
Eve Ensler:擁抱你內在的女孩(2009)
呼應著上則演講中 Tony Porter 所提到的「男人的箱子」,劇作家 Eve Ensler 要大家想像的是一個名為「女孩細胞(the girl cell)」的概念;一個不論性別、人人都擁有的細胞,代表了情感、同理心、慈悲、熱情、開放、直覺,也是人類演化及存續的核心。
然而,這樣的「女孩細胞」卻是被現今的世界所拒斥的:我們不僅教導男性不該擁有這些特質,我們也讓女性學會否定、壓制這些特質。Eve Ensler 說,事實上,這些看似柔軟的特質帶來的成果,並不像世界所以為的那般脆弱:她反而能引發人類充滿智慧、無比堅毅、充滿愛和勇氣的行動。而那些令許多人自詡為勇敢的特質,例如果斷、掌控權力、陽剛等等,實際上阻礙了權力本身的擴張,也毫無解決世界越發惡化的鬥爭與搶奪。
Eve Ensler 因劇作《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而發起《V-day》,致力於終結對婦女暴力運動,在這場演講中分享無數令人震驚的故事,道出了人們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殘忍行徑,也讓我們看見這些女孩用難以估量的勇氣克服那些艱困挑戰,並難能可貴的加倍回饋給世界。在聆聽過這些故事後,相信你也會被這人人都擁有的「女孩細胞」力量給感動、並迫不及待地與更多人分享!
「性別」一直是個涵蓋範圍極廣的議題,社會上各年齡層的人們也因時代背景的不同,對此各自抱有落差極大的價值觀。而我們理想的社會,是一個不因性別而產生壓抑、歧視、衝突的友善環境;每個人都能盡情地在人生舞台上自在地、安全地扮演自己最渴望演出的角色,綻放每個靈魂絕無僅有的舞姿。
也因此,我們關注對象不僅是女性朋友,也包含了同樣也被父權價值觀壓抑的男性,以及所有跨性別的朋友。我們邀請大家與 TEDxTaipei 一起思考:當「兩性平等」已毫無疑問被納入我們的基本課綱時,那些書面的、文字性的描述,能否成功的導正某些年幼時期,家庭與社會教育中不經意傳達出的價值觀,也就是那些對性別的刻板期待?
另外,除了耳熟能詳的「兩性平權」訴求,我們的社會能不能再往前進一步,打破所有「性別」中的「(區)別」,從二元框架中釋放出將每個個體獨特的靈魂,創造一個更有愛、更多采多姿、更和平的世界呢?我們期待更多人觀察周遭、發現問題、加入討論!
撰稿: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