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體重失控?因為你就住在肥胖區!

$
0
0

根據Mercer Quality of Living Survey近三年對全球221個城市所做的生活品質調查,台北排行世界85名,這結果聽來不好也不壞,但也顯示了對於改善生活品質,這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們可能也會好奇,排名較前面的城市是否具備一些共同點,足以吸引人們爭相探訪?

「加拿大溫哥華,比起其他城市,耗油量少掉了一半;而德語城市也常上榜,例如杜賽道夫和維也納,耗油量也是少一半,這兩種指標竟然是呈正比,真令人意外。」城市規劃兼設計師Jeff Speck發現低耗油量讓生活品質更好,他更點出:美國前幾名的城市,共通點之一正是適合步行

耗油量高似乎意味著城市交通運輸量大,無論是通勤、旅遊,人們都能自主地選擇各種代步工具,而相較於大眾運輸,擁有一台汽車,更被視為是自由與突破的象徵;乍聽之下,汽車的發明似乎真的解放了人。然而,Speck反倒認為,就算人們住在交通運輸發達的城市,還是會十分依賴汽車。「如今,汽車已變成消耗汽油、浪費生命、威脅生命的工具。」

為了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品質,Speck希望城市能規劃得更適合走路。他更進一步從經濟、健康及環保的面向,探討為什麼一個適合步行的城市有助於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


著重於人的城市才符合經濟效益

每個城市都有一些相似的難題。美國有個現象叫做「開到你買得起為止」,形容隨著市中心房價越趨增長、道路倍增,一般年收入兩萬至五萬美元的工薪家庭光在交通上的花費就已高於住房費用,因為買得起的房子越來越偏遠,人們只好住往郊區,靠著通勤往返於各大城市,這麼一來,浪費的也就不光只有金錢和時間。而我們甚至可以預見未來,一旦發生房地產泡沫化或油價上漲,通勤社區所遭受的衝擊定然不容小覷。

Speck認為,政府在城市規劃上不應重車不重人,更不應總是用建立生技園區、醫療園區或航太園區這些老套來吸引人,因為就經濟策略上來說,規劃一個適合步行和騎單車的城市才能真正替市民省錢,為什麼?來看看美國最佳的例子──奧勒岡州的波特蘭。

當其他城市為了增加車流量而計畫道路拓寬時,波特蘭卻做了窄路計畫;當其他城市花了一大筆錢來建設更多公路,波特蘭反倒把錢花在自行車和人行道的規劃上。種種政策因而改變了波特蘭人的生活方式,光在行車里程上,波特蘭居民就比過去少了四哩,相較於美國其他城市的人也少了兩成,每天花在開車的時間更少掉十一分鐘。經濟學家將省下來的時間與里程計算過後,發現這足足等於波特蘭地區總所得的3.5%。這也表示人們因而得到更多空間,能決定是否要將省下來的錢拿來投資住家,或者額外增加一些休閒、娛樂活動。

此外,近年來的波特蘭還有個現象,那就是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人陸續遷入該城,過去的人口普查便顯示,波特蘭的年輕移民高過全國平均的五倍。


住在肥胖區讓你體重失控

走路對健康的好處不言而喻,我們都知道要多動才有助提升代謝率,但現代人一代比一代重的新聞仍是不減反漲。 過重是現今美國的保健危機,想要控制體重,除了得注意飲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加活動量,然而,如果居住的環境並不適合走路,那麼我們的體重只會不斷飆升。因此,重新設計城市才能改善現代人的健康危機。

根據聖地亞哥所使用的步行分數評比,發現住在適合走路的鄰里,過重機率是35%,住在較不適合走路的鄰里,過重機率則是60%。有個新名詞「肥胖區」(obesageneric),提醒人們正視因居住環境而造成活動量減少的危機。

Speck也指出我們得注意氣喘病增長的趨勢,並非肇因於工業汙染,而是汽車的排氣管所致。除此之外,車輛過多的城市也較易發生車禍,這也回到了一開始的問題──城市的規劃是以車為中心還是以人?


環保走錯了方向

過去美國的環保運動總是鼓吹人們搬到鄉下,在自然環境中建立社區,然而,這導致美國鄉村的碳排放量遽升,正是那些「開到你買得起為止」地方的上升趨勢最為顯著。因此,環保人士轉而建議喜愛大自然的人們如果為了環境好,那就應該離開鄉村,遷到人口密度高的城市,這才是對環境最好的保護。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改而使用更環保的物品確保有效減少碳排放量, 像是選擇綠色商店、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兩段式抽水馬桶、竹製地板、節能燈泡等等,然而這些綠色創新的成效,仍然遠不及居住在一個適合步行的鄰里。


永續生活的可能

從美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化所造成人們在財富、健康、浪費、環保上的種種問題,似乎不是光靠更多開發或採取永續的生活方式就能解決,Speck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我們的城市更適合人們步行,乍聽之下,要做到似乎很不容易,但至今就有不少城市做到了,我們沒有理由說不可能。

希望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並非遙不可及的夢,唯有從改變我們的城市、改變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做起,這個願望才有實現的可能。


撰稿:Birdy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