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must lend an ear today, because we are the leaders of tomorrow.
你們現在得耐心傾聽,因為未來是由我們小孩作主。—鄒奇奇(Adora Svitak)
這支TED演講影片,想必許多人都已看過,選在四月四日兒童節這天,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再次重溫這支點閱率將近240萬次的影片。一個12歲的小孩鄒奇奇在TED舞台上,對著一群大人們演講,「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What adults can learn from kids?)鄒奇奇穩健的台風、流利的口條、無懼的眼神,以及言之有物的想法,在在的跟大人們展現出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
鄒奇奇: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
一、 學習非理性思考
或者,用「大膽想像」這個詞你比較能夠接受。你是否曾經有過遠大的夢想,卻裹足不前?心裡頭總想著「不可能啦!」,或者,「這要花很多錢」,也可能「這對我沒好處」。
但對小孩而言,通常沒這個困擾,小孩比較不會被綁住,比較不會找藉口逃避,小孩有各式各樣的志向和樂觀的想法。而大人為何總是綁手綁腳呢?有時候對是因為對歷史太了解,更可能的原因是,有美好理想落空的經驗,卻因此被束縛住。和大人最大的不同處是,小孩還是夢想世界上是有「完美」存在的,而這樣子很好,因為想要讓一件事成真,得要先有夢想的藍圖。
二、 學習信任對方
小孩已經從大人身上學到很多了,其實,小孩也有很多東西想跟大人分享,大人和小孩之間應該要彼此學習。不過,現實卻和理想有些差距,這和信不信任對方有關,或可說彼此缺乏信任。如果不信任某人,就會對那個人多加限制,結果就是,大人常常低估小孩的能力。而事實是:「我們(小孩)喜歡挑戰,但大人如果對我們的期望不高,我保證,我們小孩就會爛給你看。」
以下,就是鄒奇奇的親身故事。打從四歲起,我就喜歡寫東西;我六歲時,媽媽就買了裝有微軟Word作業系統的筆電給我, 我寫的三百多則短篇故事,都是用那台筆電完成的。我後來想出書,我爸媽不但沒笑我,說小孩子還想出書這類的話,也沒要我長大再說,反而很支持我,但找了很多出版社都碰壁,一家規模很大的童書出版社竟然說,他們不跟小孩合作,「童書出版社不跟孩童合作?」後來,有一家「行動出版社」決定放手一搏,相信我、願意聽我的想法,他們出版了我第一本書《飛舞的手指》(當年,鄒奇奇僅七歲),從那時起,我就受邀到上百所學校演講,在數千個教育工作者發表演說,也才會有今天的演講。
最後,鄒奇奇作出結論:請傾聽小孩的聲音,向小孩學習,並且相信我們,對我們期望高一點;世界之所以會進步,就是因為新的世代不斷成長發展,進而比上個世代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脫離黑暗時代,不論你們現在的地位為何,一定要幫孩子們創造機會,好讓我們長大後能打敗你們。
2012年TEDx Taipei年會中,才國二的吳承儒以「科學真正的出發點是懷疑」為題分享他的成功故事,也同樣具體展現一個小孩子因為大膽想像(卻是大人眼中的非理性思考)而發揮出的「超能力」。而這,絕非多數大人能辦得到的。
吳承儒:科學真正的出發點是懷疑
為了找出地層下陷對高鐵的影響,吳承儒跟爸爸分期付款借了15萬元,每天5點半出門趕搭高鐵,一個月內共搭了200趟,只為了得到最多的數據,以研究測量震動與分析的方法,別人搭高鐵是坐在椅子上,他卻是坐在地板上測量震動數據等…當有了數據後卻不會運算?吳承儒又找到了耶魯大學物理課程、還到台大旁聽學「傅立葉分析」,接著又意外發現手機可以偵測震動,開始學寫手機程式,累得他一個月下來瘦了6公斤!
而吳承儒的這一切作為,只因為他上網搜尋老師的英文名字「Iris」,卻意外發現有個國外研究機構-美國地震學聯合研究會(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 IRIS),因此讓他起心動念「追」下去。
而吳承儒的堅持沒有白費,他在2012年獲得了「國際科學展覽會二等獎」,成了最年輕的得獎者。吳承儒說,那麼堅持就只因為好奇,因為「找到答案的爽度很高」,所以會繼續找下去!「注重尋求答案的結果,大於得到的回報」,試問,已經成年的我們,有多少人能保有如此的赤子之心辦到呢?
吳承儒說:「懷疑是為了確保認識的事物絕對可靠!」來來回回坐在高鐵地板上兩百趟的他,在這場演講中,分享了他主動尋求解答的動力與過程。他緊緊抓住好奇心、透過許多網路管道學習他所需要的技術與相關知識,研究出詳實的結果破除媒體散播的迷思。吳承儒的研究精神,正如同他的座右銘:知名科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所言: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你管別人怎麼想?)
許多方面來說,小孩因為敢大膽想像(非理性思考),讓許多事從不可能變成可能。一名在南舊金山就讀的六年級生Thomas Suarez是,他的與眾不同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到,當大部份的同學都還在為足球鞋傷腦筋或準時收看迪士尼節目時,他已經擁有自己的公司Carrot Corp,開發出兩款iOS App,並在TEDx演講!
吳承儒:科學真正的出發點是懷疑
提到小孩特有的「不理性思考」,不禁讓人聯想起企業面試新員工時,經常會出現的「智力測驗」。
1.請用一筆劃、四條直線將以下九個點連起來:
2.同樣以一筆劃,卻只能用三條直線,將以下九個點連起來:
● ● ●
● ● ●
● ● ●
註:這兩題智力測驗,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答案
據瞭解,這個遊戲是起源於日本幼兒園的智力測驗題,結果發現,不論是第一題或第二題,95%的小朋友都能找出答案,但當它拿來測驗成人,第一次就能答題正確的,卻是不到10%;其實不是我們懂得比小孩少了,而是我們懂得比小孩多太多了,就被「框」住了,知識越多,卻反而越懶惰。
這個遊戲,其實不是挑戰數學,它希望帶來的啟發是:
第一,凡是都是可以亂來的,不要有什麼規矩,所以你必須打破一些框框;
第二,凡是我們認為解決不了的,並不是真的解決不了,而是我們的限制太多,沒有找到方法而已。
而這些,正是大人能向小孩學習到的。
最後,分享兩場音樂神童在TED舞台上帶來的音樂饗宴,一位是年僅11歲的天才小提琴手Sirena Huang,以優異的技巧與細緻情感的演奏,讚揚了她的樂器的永恆設計;另一位Jennifer Lin,同時是鋼琴家也是作曲家,她談到有關創作的過程,也用隨機選取的音符,以鋼琴演奏出有如魔術般的即興演出。很榮幸的,她們兩位都是華人。
Sirena Huang:耀眼的小提琴演奏
Jennifer Lin:即興鋼琴演奏
導讀: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