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TEDxTaipei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比藥物還有效的醫療系統

$
0
0

健康,終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健康不平等,是二十一世紀人類該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所謂的健康不平等,並非是指健康狀態失衡,而是意味著社會上所存在的各種不平等,不論是階級、社會疾病歧視、環境壓迫、醫療系統缺失等現象,然而該如何讓健康失衡、貧富差距減小、醫療窮人縮減,使制度能夠真的有助於眾便是我們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Rebecca Onie在社會企業界佔有一席之地,更被Forbes雜誌列為2011年世界重要的社會企業家,她是健康訊息(Heath Lead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擁有熱情笑容,與強烈行動力的她,在TED演講中提出「貧窮對健康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居住環境是健康惡化的淺藏惡根

Rebecca Onie在實習時從低收入戶的病人眼中看出居住的潛藏危機,許多低收入者因染上愛滋或其他疾病,導致醫藥費過多而無法負荷房租費用;更有母親因居住環境不夠整潔、蟑螂四處,每日都得從蟑螂堆清醒,導致女兒氣喘病日漸嚴重,Rebecca透過這些案例,除發現經濟收入是影響健康來源之外,更察覺出「健康與居住」的重要相聯性,然而,光是發現而沒有實質的幫助並不能改變什麼結果,沒有及時性地搶救、扭轉健康與生活品質,「改變」都將止空談,於是,她決定更深入地接觸醫療領域,她進入波士頓的醫療中心從旁觀察,並實質的詢問醫生「如果你有無限的資源,會給你的病患什麼?」同樣的問答重複出現,答案卻都顯示出大同小異的結果:即便給予需要的抗生素、藥物,然而最大的問題卻是病人沒有足夠的營養食物。


食物就是最佳良藥

Rebecca的博士Jack Geiger在1965年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貧窮地區創立社區健康中心,當時有很多營養不良的人來求診,而Jack Geiger給予的良藥卻是「食物」,Rebecca開始發現食物將給予比藥更大效益的健康,她將這項看似大家都瞭解的基本常識,卻沒有人實行的「醫療方式」帶入健康訊息(Heath Leads),
從處方籤著手,不以抗生素、吸入劑、藥物治療,而是以「病患需要什麼才能保持健康」為診療,醫生透過了解病人身高、體重、家裡存糧的狀況不只讓診療結果更好,也更能開給病患他們所需的資源,使健康導向美好。


成立健保系統而非病保系統

假若,我們一直有非常直接的方法讓病患健康,為何我們卻不曾使用? 如果我們知道要如何成立醫療照護的「健保」系統,而非「病保」系統為什麼我們不做呢?

建立所謂的醫療照護系統制度更如Rebecca建議的,這是需要讓社會誠實面對的議題,而非僅用制度去控制、建構,這更是需要在期待、公平的正反面內尋求一定的解答,當醫療照護系統能讓人們對健康更為信任,相信社會的健康貧窮也將會日益減少。

你能想像嗎?產業發達的台灣,有二十二個鄉鎮區是沒有藥房、診所,在這些貧窮地區,他們就是屬於醫療窮人,醫療所帶出的問題,並不只是單純的健康問題,這其中還牽扯各種制度、政策、教育等課題,若我們仔細思量健康不平等的狀態,會發現制度上的缺失,更顯示出社經發展的狀況,貧富差距所造成的「醫療選擇」促使民眾的健康不一,富人可多選擇預防的治療措施,而窮人卻只能以醫療費用作為治療考量,因此,如果醫療照護系統制度的設計理念開始從「人權」與「福利」著手,而不把醫療當作商品(保險),這似乎對人民的健康更有實質的幫助。


撰稿:Aler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22

Trending Articles